地理說課稿

時間:2025-03-30 09:17:02 地理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地理說課稿范文匯總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地理說課稿范文匯總6篇

地理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東南亞》。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東南亞》的第一課時。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兩部分。

  (二)教材分析

  作為區域地理的內容,“東南亞”這一節的教材并沒有著重某一個國家,而是對整個區域進行了總體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幾點:①十字路口的位置;②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④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并通過讀圖和已有地理知識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的思維能力訓練。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東南亞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了解東南亞主要農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馬六甲海峽航線圖,分析東南亞的位置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會用比較的方法來分析東南亞的氣候特征,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教學重點

  1、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區別。

  3、熱帶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五)教學難點

  1.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2. 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建立。

  二、 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讀圖分析+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

  教學中使用讀圖法、觀察比較法,合作學習法,并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新馬泰”旅游引入課題。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引入,以激發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課件展示圖7.18“東南亞的地形” 和“東南亞政區圖”,明確東南亞的范圍和主要國家。

  2、課件展示圖7.17“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和 圖7.18“東南亞的地形” ,了解“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通過對地圖的判讀,知道區域地理學習中要了解該區域的范圍、構成、位置等,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對于地理位置的分析一般要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三方面進行,

  緯度位置:位于10°S—24°N之間,地處熱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

  相對位置: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通過引導學生結合地圖分析“東南亞“的地理位置,使學生掌握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分析的一般方法。

  課件演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明確東南亞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重要位置。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對東南亞處在“十字路口”位置有一個更形象的認識。

  3.課件展示:圖7.19“馬六甲海峽的航線”,了解“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學生讀圖7.18“東南亞的地形”,明確“馬六甲海峽” 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然后組織學生分組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① 讀圖7.19“馬六甲海峽的航線”,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航線連接了哪些地區?這些航線不經過馬六甲海峽會怎么樣?

  ② 日本稱馬六甲海峽為“海上生命線”,結合上一節的學習,說說這是為什么?

  學生通過讀圖并結合以前的知識進行討論、分析進行探究性學習,既有利于知識的綜合運用,也可以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4、課件展示圖6.10“亞洲的氣候”,學生讀圖并思考:

  ①東南亞主要有哪兩種氣候類型?

  ②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哪些地區?

  5、課件展示圖7.25“曼谷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和圖7.26“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通過觀察比較知道這兩種氣候類型的特征和區別。

  6、讀圖7.27“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示意”,由學生說出熱帶雨林氣候區一天中的天氣過程,加深學生對東南亞高溫多雨氣候的印象。

  7、由東南亞高溫多雨的氣候,是亞洲人口稠密的地區,耕地較少的地理特點討論東南亞最適宜種植哪種類型的糧食作物。

  通過討論認識到: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一定要與本國或地區的自然環境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使人與環境相協調,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8、讀圖7.22“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了解東南亞水稻的種植以及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

  四、教學效果

  這一節課教學基本能以學生為主體,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對于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的提高及地理學習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幫助。

  五、教學反思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節課的地理教學中,我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認為地理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地理學習方法和能力的訓練,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是我在這節課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摸索,屬于個人的膚淺之見,希望大家多多指導。

地理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地理必修第__章第__節,題目是________.課型是新授課。下面我就教材、教學法設計、教學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評委老師展示一下我的說課設計。首先說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三個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在整個自然(人文)地理知識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且貫穿本節很重要的一條線索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來指導生產生活。

  其次說說教材內容特點。本節課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1、 有部分教學內容抽象難以理解,知識原理性比較強。

  2、教材安排上增加地圖,減少文字敘述,主要是問了增強直觀性,以減輕難度。這符合"地圖是地理的語言""地理就是在地圖上說理"的地理學科特色。

  3、 教材內容有較強的比較性且知識前后聯系密切,可采用比較法教學。

  4、 學生在以前的知識中有相關知識積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關認知。因此,教材內容對學生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5、 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體現教材選材的實用性原則。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高一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制定如下三位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識記:

  分析:

  理解:

  2.過程與方法: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對本節課所學的的地圖及文字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自己的觀點或結論進行交流或當眾表達。培養學生觀察、讀圖析圖能力、歸納能力;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競爭的能力。高中地理輔導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地理課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并逐漸將所學知識用于生產生活及科研,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另外通過對本課中原理性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的形成。每節課教師都在這些方面對學生有積極期望,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皮革馬利翁"效應,學生會逐漸具備這些能力,并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目標的確定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內容的重難點。

  重點是:

  確立依據:1.這部分知識有較強的實用性。與現實生活聯系特別密切。

  2.涉及到知識較多而且比較難以綜合。高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解決本節課問題時相對較弱。

  難點是:

  依據:1.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對高一學生來說,空間思維能力較弱,難以理解。

  2.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的知識基礎及生活經驗。

  以上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接下來我再說說教法和學法設計。

  一、教學方法

  "以學定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問題導學法: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按照問題去讀圖讀書,先自己學會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且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3.以地圖為載體的情景教學法:對這節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將其制成富有動感的色彩鮮艷的畫面。將繁雜的地理事物變成簡單直觀的圖像,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通過地圖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線索,有助于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二、學法指導

  新課程倡導 "教學生學會終身學習".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有"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學習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課堂上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地理學習方法,以適應社會高速發展。本節課的學法指導如下:

  1.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及圖表。培養分析、歸納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逐漸學會知識遷移,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知識去指導生產生活。

  2.指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研究方法。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包括圖表、投影、視頻等電化教學。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以上是我在本節課中所設計的教學法指導及采用的教學手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法呢?接下來我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分復習提問,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板書設計七個環節。

  一、復習提問。"溫故知新"及建構主義中提到的"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他們都或多或少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些知識積累或生活認知"的理論,因此,我設計課前復習環節。提問的方法,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助于課堂教學程序的隨機調整。

  二、導入新課。展示一組地理圖片。創造學習氛圍,設置懸念,引入新客。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欲。這樣導入,可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講授新課。

  環節一:1、問題導學。教師出示問題,該問題即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教師把重點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學生先自己完成問題。自己學會一部分知識,對重點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室內逐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2、教師點撥。教師根據剛才對學生自學情況的了解,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逐漸突破重點。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上認為:學生在每節課上課的前25分鐘的時間,注意力最穩定。因此就在這段時間里,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也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在學生的自學及教師的點撥中,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逐漸到位。

  環節二:1、教師出示問題。該問題既是本節課的難點。

  2、 學生合作討論、歸納總結并展示討論結果。

  3、教師點撥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認為,在每節課的后20分鐘,學生注意力逐漸不穩定。可以設置討論活動,在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升學習效率。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可以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進行突破,不會的學生逐漸學會,已經學會的學生在向其余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提升了分析歸納、對比綜合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

  四、鞏固復習

  在對重難點都學習完之后,教師提供兩個比較簡單的鞏固習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分析,主動探索學習,檢驗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讓學生品嘗到學會的滋味。

  五、課堂小結

  學生先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知識梳理,然后教師出示本節課知識體系。

  這樣設計有助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六、作業布置

  有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體現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延伸鞏固。選做題選擇開放性的題目,有助于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 最后說說板書設計,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書就是現在展示的這些。其余詳細知識點在多媒體幻燈片上還有展示。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設計,教學程序三大方面進行了說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主要采用問題導學、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采用啟發式教學原則。以地理圖表作為本節課的主線。課程設計符合新課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特點,也適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地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形狀》,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與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與學情:

  《地球的形狀》是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中的第一課。本單元是小學生較全面地認識、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單元,引導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對地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對這一科學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并且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

  六年級的學生對地球的知識已經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狀,但對于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卻知道的很少。另外,他們經過兩年的科學課學習,對科學探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多數學生已經具有收集資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1)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

  (2)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科學探究:能通過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它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了解地球的概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人類為科學認識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并且愿意和同學們一起合作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本課用資料、文字、圖片,讓學生整理分析得出結論。采用多媒體展示,結合探究式提問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師生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了解古今人們探究地球的歷史的全過程,自主開展探究活動,給學生顯示自我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科學探究主人。

  四、說教學準備:

  地球儀、小船、相關課件及圖片、多媒體資源以及讓學生自己在課前找與本節課有關的資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地球課件,同學們這是什么?導入本節課主題——地球。

  2、談話:這就是我們人類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

  3、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在課件中出示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實景的照片,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4、小組討論:關于地球,你已經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組長做好分類記錄)

  5、小組匯報。

  (二)帶領學生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談話:

  同學們對于地球的認識基本來自于書和電視,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人們對地球有了正確的認識,古代人又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呢?

  出示圖片,一種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種是古代中國人對地球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我適當補充。

  2、在高科技的今天,人類已經飛出地球通過衛星照片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飛進太空,怎樣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呢?

  板書:結論:圓球體

  證明:從太空看地球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進行假設。

  3、看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三)介紹古代人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

  1、提問課本中張衡和亞里士多德的猜想是什么?

  板書:猜想:球形,并說出他們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板書:依據:月食。

  2、后來,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現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桅桿,在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據此,人們又有了猜測。

  小實驗: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

  提示:觀察者眼睛要平視,“開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學生觀察試驗后,得出自己的結論。

  板書:看遠處的航船。

  3、介紹麥哲倫環球航行。

  板書:證明:環球一周。

  4、提問:通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你有何收獲?

  (四)認識地球的大小。

  1、介紹利用科學技術觀察到的地球。

  蘇聯、美國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中國的神州系列宇宙飛船。

  2、談話: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誰來說說地球有多大?

  3、學生介紹有關地球赤道周長、半徑、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些數據展示出來。

  4、談話:根據這些數據你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我們知道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那么你們能猜猜一個地球相當于多少中國面積嗎?學生計算猜想。

  5、展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并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上有多大,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的大小。

  (五)拓展活動。

  1、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你繞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2、如果時間還有剩余的話,在課件中展示若干關于地球知識的簡單小問題。

  六、說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①

  猜想:球形④

  依據:月食⑤

  看遠處的航船⑥

  證明:環球一周⑦

  從太空看地球③

  結論:圓球體②

地理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東南亞》是(魯教版)《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2.本課地位:

  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由于它是我們相鄰,為此容易與我國西南地區融合在一塊進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難度。

  3.教學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農作物及分布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學案導學: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于優生的培養。

  自學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

  圖導圖練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或使用東南亞地形圖、世界地圖

  三、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地理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選用的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第一課時的部分內容,下面我將主要通過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本節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作為區域地理的內容,“中東”這一節的教材并沒有著意某一個國度,而是對于整個區域進行了總體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幾點:①長期的熱點地區;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豐富的石油資源;④匱乏的水資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異。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培養善于發現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于讀圖、搜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樂于探究,善于交流合作。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存在差異,為了實現全體學生的充分發展,我組織學生采用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其次中東地區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熱點地區,所涉及到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也是學生所渴望知道的,但由于本課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借助同學收集的課下資源來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三、目標分析

  根據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在教材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讀圖說明中東地區的范圍、位置;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借助收集的資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與人協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呼吁世界和平,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教學重難點: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戰爭頻發的原因

  下面我再從教法、學法上談談如何進行重難點教學:

  四、教法分析

  根據實驗中學健康學習導航的方法,以及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模式展開教學,幫助、引導學生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提高學習積極性,強化自我意識,培養情感品質。

  五、過程分析

  下面我將介紹本節教學的五個環節,第一環節是: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由于中東戰爭一直都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所以我以中東戰爭為切入點通過學生所見所聞自由發言,來激發學生對中東的學習興趣,在分析探討引發中東戰爭原因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并進入中東地理位置的學習。

  (二)明確主題 探究新知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主要考慮鍛煉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與交流的能力。關于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原因;緊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了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過“中東”和“西亞”地區的對比,了解兩個地區之間的`差別,明確中東的范圍及主要國家。最后,課件展示中東的地形圖,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東地區的國家和主要城市等。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中閃爍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小組合作 匯報總結

  接下來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課下收集的資料合作探討中東地區戰爭頻發的原因,選派代表匯報講解所探究的問題,老師點撥。這一環節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鞏固練習 形成能力

  接下來進入達標反饋板塊,采用典型題和易錯題兩種題型,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完成,并進行講解,教師點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程度,易于學生查漏補缺。

  (五)誘導點撥 歸納總結

  練習結束后,請同學歸納本課知識點,幫學生理清本節思路,又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為下節課學習做下鋪墊。

  六、評價分析

  總體上講,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適當借鑒了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以“戰爭給中東地區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為主線,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喚醒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

地理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前輩,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第一課時:氣溫。我將從教材解讀,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五個環節來進行。如能得到各位專家、前輩的指點,不勝感激!

  教材解讀: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征:地形、氣候、河流;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特征--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性氣候顯著,多特殊天氣。認識我國的氣溫的分布特點是學習了解我國氣候特征及探討其影響因素的的重要基礎,湘教版教材在這節內容的結構組織上,主要是分為四個部分:正文(即對我國冬夏氣溫的一個概括: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氣溫圖(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氣溫圖)、兩個活動題(氣溫圖的判讀和討論夏季南北溫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閱讀材料(探討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教材對于能力的訓練是有計劃有步驟的和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能夠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因此,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的氣溫資料地圖來認識我國氣溫分布規律,近一步探究影響我國氣溫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

  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是新的課程標準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規律等實際出發,在這里我就學生現狀作一些分析:

  學情分析

  針對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世界的氣候,知道氣溫和降水是反映氣候特征的兩個主要因素。具備了解氣候相應的初步基礎知識,擁有一定的氣候圖判讀能力以及從地圖中提取,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是大尺度空間的氣候分布,學生能夠從生活周圍體驗到的感性認識還不直觀。

  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于教材的整合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溫分布特點。本節的`教學難點則是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的主要因素;結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基于對課程標準理念的落實及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閱讀等溫線分布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了解氣溫對于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掌握閱讀和分析等溫線分布圖的方法,培養學生獲得和處理地圖信息的能力。通過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學會利用已有資料和知識簡單分析地理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

  為了使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好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學習本節內容時抓住"指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這個核心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讀圖比較法,集體討論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則采取了合作學習法和總結反思法。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實際,我選擇了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以上對于課程標準的把握和教材結構、學生特點、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將教學目標實現,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采用情景導入法。

  寒假了,許多同學打算利用假期的時間到全國各地游覽一番,領略一下祖國各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的同學想到有這北極村之稱的漠河鎮去。有的同學想想著飛到天涯海角海南省,感受一下三亞的碧海藍天,沙灘椰林還有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民族風情

  聽說漠河和海南的氣溫和孝感都不一樣,有的同學說冬季的時候漠河比孝感要冷的多,而海南比孝感要溫暖。同學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犯愁了:該準備那些衣物合適呢?

  學生在此會和情景產生共鳴:那里的氣溫究竟和孝感有哪些區別呢?又該準備那些衣物合適?

  設計思路: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外出旅游時該如何選擇衣物"來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營造出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同時為后面的教學設置一個懸念,學生帶著懸念來探討、分析我國的氣溫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是基于新課程 "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的課程理念。

  (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

  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2-14,并且用多媒體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氣溫圖的投影,同時在投影上標出漠河和海口的位置,配上兩地同一時間的景觀圖片,引導學生讀一月份氣溫圖探討其特點并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① 一月份0°C等溫線主要穿過了那些地區?(指導學生動手在地圖冊上將0攝氏度等溫線畫出來,以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加深印象)

  ② 一月份,我國黑龍江省北端的漠河鎮氣溫是多少攝氏度?

  ③ 一月份,我國海南海口市氣溫是多少攝氏度?

  ④ 計算一月份的時候漠河和海口的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學生通過讀圖分析、計算:

  一月份我國0°C等溫線和秦嶺--淮河一線重合,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氣溫在0攝氏度一下。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黑龍江漠河鎮的氣溫在零下三十二攝氏度一下,而海南省海口市的氣溫在十六攝氏度以上。南北氣溫相差四十多攝氏度,逐步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越低。

  學生掌握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夏季的氣溫分布規律,通過對于我國7月份平均氣溫圖的判讀分析,掌握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普遍高溫。并且最低氣溫在青藏高原。

  設計思路:

  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加強學生的對我國南北氣溫差異的的感性認識,也激發了學生探究我國南北氣溫差異的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1月等溫線分布圖,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目標更加明確,通過問題驅動試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意識,分析夏季氣溫分布特點時,則突出了學習的遞進式;而對于冬夏兩季影響氣溫分布特點的因素分析是本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通過讀圖探究形式來引導學生。

  (三)、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互探討,每一位小組指定一位學生最后總結概述討論的結果,在討論的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素材: "①冬至日太陽光照圖,②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晝長時間表",逐步地提出這樣幾個問題:"①三地的緯度有什么不同?②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③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的長短對于我國氣溫有何影響?"然后讓學生簡單的列出一個冬至日三地太陽高度、白晝時長數據表格:

  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老師將各小組分析的觀點進行加工,概括使學生對于導致我國冬季氣溫南北差異大的原因理解更趨于合理:

  ① 冬至日的時候,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那么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角就越小,吸收的熱量也越少。② 緯度越高,晝長越短,吸收的熱量也越少。

  老師繼續引導學生:導致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北方寒冷除了緯度位置以外,還有其它的因素嗎?冬季的時候,我們在聽CCTV天氣預報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來自某某地方的冷空氣?

  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西伯利亞

  老師展示出冬季風示意圖,學生讀圖:

  ① 冬季風影響我國的先后順序是這么樣?

  ② 冬季風在往南移動的過程中會受到那些因素的阻擋?(在冬季風示意圖上重疊中國的地形圖)

  學生可以進行分析討論: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自西伯利亞地區,我國北方地區更加臨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了重重山嶺南下時,風力不斷減弱,所以冬季我國黑龍江北部低溫可以可達零下三十攝氏度甚至零下四十多攝氏度。而海南一月份平均氣溫則在16攝氏度左右。

  設計思路:

  通過學生的主動合作試學習,分析了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溫分布規律,學生對于我國的氣溫分布規律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體驗到了通過主動合作學習獲取知識的樂趣、成就感,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提出問題--為什么冬季南北差異氣溫大,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呢?老師在此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原因。由于在探討原因的時候,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合作探究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提出的思考問題遵循遞進式的原則,逐步深入。

【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范文 地理說課稿模板04-20

地理說課稿09-07

地理說課稿模板06-07

地理說課稿范文02-23

地理《巴西》說課稿06-19

地理初中說課稿01-11

初中地理說課稿10-19

地理說課稿范文09-13

初中地理說課稿07-04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9-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 | 午夜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 婷婷精品视频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