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標志》的教學反思
《設計標志》的教學反思
《設計標志》是初中六年級第三單元《校園的春天》活動一的內容,是設計應用類型的課題。通過學習有關的設計知識和理解設計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引導學生欣賞、認識、了解并嘗試設計的內容。是知識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提高審美能力與掌握基本技能相結合的典型課題。其中既有對中外優秀標志設計作品的欣賞,又有對標志作品的設計思維和方法的剖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觀察與比較能力,結合預習,能有意識的收集尋找各種標志,并通過認識初步了解標志。聯系實際生活,對理解本課學習內容已有較豐富的學習基礎。
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有更直觀的感性認識,我收集了大量中外優秀的標志設計精品作為課堂范例,以使之能準確表達教材內容。但在第一次試講之后發現了一些問題:所選用的范例與學生生活較接近的的優秀標志設計數量偏少,課堂上學生們明顯表現出對標志了解信心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結構進行了調整,突出強調了幾個環節:為了突出標志的世界語言性,選擇國內優秀標志設計作品(如:奧林匹克標志、寶馬車標志、中國鐵路路徽和北京奧運會標志等),并作重點分析,使學生在欣賞之余增強民族自豪感;選擇國內著名品牌的標志設計作品(如:中國李寧標志等),選擇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標志(如商業標志中麥當勞、肯德基等食品標志)使學生在親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對家鄉的熱愛;選擇教師自己的設計作品為范例(如:音樂會標志等),來講述標志的設計思維和制作過程,使學生增強內容的理解,切實感受到設計就在自己身邊。同時,鼓勵學生有創意的選擇不同形式表現,并在嘗試合作練習中,加入了草稿設計的交流與選擇,讓學生明白設計的嚴謹性,恰當的加入德育內容,使本課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個層次。
這節《設計標志》課本著知識性實用性相結合、提高審美能力與掌握基本技能相結合的原則,在課堂結構設置上采用了環環相扣的方式。通過介紹標志設計的基本知識(包括標志的概念、類別、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藝術表現手法),分析重點設計作品,強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分析標志設計的思維過程和方式等環節,使學生達到在一課中既要學習知識又能使用知識的教學目的。在本課中,結構設置體現了較好連貫性和完整性,使整節課脈絡清晰、層層展開、一氣呵成,學生的適時參與,這些成為本課比較成功的一個方面。這樣的結構設置,使課堂教學內容比較豐富,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自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的內在創造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這也成為本課的不足之處。
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本課的又一大特點。利用白板編制課件并使用大屏幕展示作品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確有優勢:信息量大,學生參與教學時間多,單位時間展示作品數量多、效果好。通過欣賞大量的范例作品,加強學生直觀感受和感性認識(本節課為學生展示和分析了二十余件設計作品,這在傳統教學手段中是很難做到的);在分析作品的設計思維過程和動態演示上,能夠很多和促進和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對作品的深層次理解(比如對教師自己設計的音樂會標志設計是的思維過程、分析和演示就很直觀的說明問題);此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視聽效果,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強化教學效果起了明顯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突出感受。當然在對課堂的把握、教學語言的運用以及在師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經過細致、周密的備課和課堂上的大膽嘗試之后,這一課將對我以后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對教學規律的總結和把握都有很大益處。
【《設計標志》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新《貓》教學設計與反思03-20
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1篇)01-23
《塑料》教學設計反思(精選10篇)05-10
《祖父、后園和我》教學設計與反思06-15
博弈教學設計反思(通用10篇)04-11
我設計的風車教學反思(通用6篇)06-08
《開會啦》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5篇)07-09
《春望》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精選13篇)03-24
關于幼兒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13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