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蒲臺的葦評課稿

時間:2024-07-19 14:57:10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采蒲臺的葦評課稿

  《采蒲臺的葦》是一篇藝術性很強的文章,學生接受似乎有較大難度。

  其難度主要表現在:

  1、文章不是按一般記事文六要素的寫法敘述,而是把敘事、詠物、贊人揉合在一起,運用了引伸象征的手法。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不易理解;

  2、本文是敘事兼有述評的抒情散文,中心雖很明顯,但結構比較“散”,學生難以一下子認識文章的結構,就有礙于對內容的理解。

  針對以上分析,在教學中梁老師主要體現這樣的特點。以讀為本,讀中激情,讀中悟理,情理交融。

  根據本課的特點,教學時從整體入手──部分─整體,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這樣,在課堂中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讀中有所發現,激發學生的情感,由感知到理解到感悟,層層深入,并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交流中受到啟發,提升感悟,達到情理交融,互動提升。

  不足之處:文中“如果單純是葦好看,那就不會成為冀中名勝”這句話是課文的重點,如果教學中教師能抓住這句話來讓學生理解,讓學生自己體悟,研究了采蒲臺的人后,讓學生畫出有關寫“葦與葦塘”的句子。讓學生理解到采蒲臺的人與葦的緊密關系緊密,進而理解到采蒲臺的葦便是人,人是有思想的葦,葦是有靈性有人。

  《采蒲臺的葦》一課描寫的語言有一定的跳躍性,不少句子的含義有比較深,梁老師考慮到學生閱讀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自己事先閱讀了大量的《白洋淀紀事》中的相關資料,在課前和課后通過圖片和文字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白洋淀人民輾轉茫茫河淀上,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譜寫出一曲曲抗日救國凱歌的動人事跡。這對學生們學習和理解文本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梁老師對課堂的把控體現得較為全面,既有師生的對話,又有與文本的對話,其氣氛是平等和諧的,體現了較新的教學理念。從課堂的朗讀來看,整體的朗讀水平很高,尤其是教師本身的范讀功底很強,情感的處理到位,對渲染課堂氣氛、協助學生理解文本了內涵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梁老師的過渡語非常精彩,大段的起轉承接的話語娓娓道來,可見一位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之扎實,對此次課用心之真,對教材鉆研之透。

【采蒲臺的葦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

荷花評課稿06-22

《排球》評課稿09-02

《新聞》評課稿10-31

坐井觀天評課稿12-0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综合五月花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五月天免费精品视频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