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1-06-13 09:12:09 古籍 我要投稿

憶江南原文翻譯賞析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譯文] 東風吹拂,楊柳飄落,春天又過去了,多么感謝懷念那洛城的人兒啊!

  [出自] 劉禹錫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凝舉袂,

  叢蘭露浥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注釋:

  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陽人。

  袂(mèi):衣袖。

  浥(yì):沾濕。

  顰(pín):皺眉。

  譯文1:

  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隨風飛舞象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

  譯文2:

  春天即將離去!它深情致謝留戀春光的洛城人。柔弱的柳枝隨風輕搖,好似揮手舉袖與春天告別;叢蘭上香露晶瑩,好像灑淚羅巾。一位女子凄然獨坐愁鎖眉心。

  賞析:

  這首詞原有作者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樂天春詞,即指白居易〈〈憶江南〉〉詞。

  這是一首傷春詞,首兩句感嘆洛城春去,寫人與春天的惜別之情;中間兩句,擬人的.手法寫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弱柳隨風舞動,仿佛揮袖傷別;蘭草沾著露水,仿佛灑淚辭春。最后一句是“曲終奏雅”,一語道出:面對此情此景,即使獨坐也要發愁。

  在短短的五句話中,能寫出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清人況周頤稱這首詞為"流麗之筆",簡潔明快確實是劉禹錫小詞的一大特色。

  這是劉禹錫在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所作之詞。詞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人情物態糅為一體,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從而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傷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來。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讓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來“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個“獨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嘆之詞。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來說也有無限依戀之情。她仿佛看到,春天在歸去的當兒,還向她殷勤致意,戀戀不舍的道別。“去也”一詞,感情色彩極濃,詞人用擬人手法將春天人格化,寫出它不忍離去又不得不離去的無奈。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兩句,詞人仍用擬人手法,描繪出了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柔弱的柳條隨風輕搖,不勝依依,恍如一位妙齡女子正揮手舉袖與春天作別;碧綠的蘭草沾滿露珠,晶瑩閃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別之際淚灑羅巾。“舉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辭,正因為她惋惜春歸,因此才覺得周圍的客觀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樣扼惋嘆惜。總之,詞人不寫人惜春,卻寫春戀人,這樣將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寫得婉轉有致,耐人尋味。

  “獨坐亦含嚬”,由此詞人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惜別之人——洛城少女。這時,洛城少女正獨自端坐在花盡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額。由詞中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無論是獨吟、獨賦,還是獨思、獨坐都無法排遣內心滿腹的愁緒。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帶給她無限的歡樂或者說曾激勵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闌花謝,歡樂已成為過眼煙云,理想也最終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對物傷懷,黯然傷神罷了。總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加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

  縱觀全詞,詞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從而寄托了自己盛年難再,政治抱負無法實現的喟嘆之情,由此使得全詞情調哀婉,充溢著一種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綺靡。

【憶江南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憶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1-25

《憶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譯賞析03-10

憶江南·春去也原文,翻譯,賞析07-19

憶江南·多少恨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憶江南·銜泥燕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憶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譯,賞析08-17

憶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譯及賞析04-06

《憶江南·春去也》原文翻譯及賞析07-18

憶江南·多少恨原文翻譯賞析06-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视频国产99 | 又大又粗又猛免费视频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 | 亚洲成年人免费AV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