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shù)學《1千米有多長》的教學設計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1千米有多長》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第四冊第44頁—46頁
教材分析:
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單元是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和厘米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分米”、“毫米”和“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對常用長度單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千米是用來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用的單位,因為它比較抽象,教材在“一千米有多長”中通過“手拉手”和“走一走”兩個活動,先體驗10米有多長,再體驗100米有多長,最后引導學生推算和想象1000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000米的表象。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三個手拉手地站成一排,第四個同學進行測量,將數(shù)據(jù)記錄并在全班匯報。再引導學生思考:站成大約10米長需要幾個人?走一走,10米長的距離大約要走多少步?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夠不夠100米長?多少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夠100米長?100米要走多少步?當學生真正體會到10米、100米的距離到底有多長時,再進行認識1千米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較長單位(千米)的表象。
學生分析:
1、千米是較大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感受較短距離開始,逐步引導學生想象和推理1千米有多長。
2、學生建立較大單位的表象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急于求成,要在不斷對10米、100米感知的基礎上,推想10個100米的距離,也就是形成1千米的表象,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估測的學習中,學生會經(jīng)歷從胡猜亂想到估得較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
(1)把估測與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從而獲得估測的經(jīng)驗,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2)利用參照長度進行估測,做到估而有度。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會用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在觀察和實踐中,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體驗一千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準備:
1、在操場上測量好10米和100米的距離。
2、課件、表格、記錄單
3、前置性活動:從自已家里到學校需要多少時間。從家里到什么地方大約要走2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很多長度單位,都有哪些呢?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書。)
師:說得真好。那誰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約各有多長呢?(生分別用手勢比劃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
師:還有誰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當測量或形容比較短的長度時我們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們在測量比較長的長度單位時一般用什么單位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千米有多長”(并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通過結合實際說一說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分別有多長回憶各長度單位的表象,加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二、探究新知:
師:在你的印象中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生:我覺得1千米大約得圍著陽平關鎮(zhèn)繞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個1米。
生:也就是10個100米。對不對老師?
師:對,你們說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個1米,也是10個100米那么長,那誰能告訴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當然是1000米了
師:真聰明,那哪個同學能用手比劃一下1000米有多長呢?
生:啊!老師我不能。(生紛紛想辦法怎樣能體會1000米到底有多長)
師: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到操場上體會一下呢?(想)那你可要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咱們到操場上走一走。為了節(jié)省時間,課前老師在操場上為每個小組測量了10米的距離,咱們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做好記錄,看看10米的距離你能走多少步,大約用了多長時間。(注意走路的時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邁大步,好嗎?)下面咱們輕輕地走到操場不要打擾別人上課,能做到嗎?
帶領學生到操場上走一走,師旁邊指導,小組長做好記錄。
(一)走一走:體驗100米有多長
1、在操場上,請3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請第四個小朋友來測量,向大家匯報測量結果。
2、想一想:幾個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是10米長?確定10米長的距離。
走一走;10米長的距離大約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時大小,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
3、多少個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米?測出100米的長度。
走一走,10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師,幫助你記錄所需要的時間。
設計意圖:主要讓學生建立100米的概念,學生對100米有了具體的感知,那對1000米的感悟就有效多了,為新知的教學打下了伏筆,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能力。
(二)估一估:推測1千米有多長
1、回到教室。我們已經(jīng)感知了100米的長度,想一想:10個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說是1千米。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2、匯報數(shù)的結果,并進行比較。
2、小組交流后再匯報:你能結合剛才的活動,說一說,1千米大約有多長?。
【數(shù)學《1千米有多長》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05-22
《教室有多長》教學設計05-13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04-14
《鉛筆有多長》優(yōu)秀教學設計02-15
鉛筆有多長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0
鉛筆有多長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0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15篇04-14
鉛筆有多長教學設計5篇06-10
《教室有多長》教學設計(通用8篇)10-21
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