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虞美人》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7 17:25:2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九年級語文《虞美人》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語文《虞美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語文《虞美人》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閱讀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虞美人》入選新教材正體現了這一理念。因其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故而對此詞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古典詩詞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學生領悟我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質和魅力。在本節課的組織教學中,我把誦讀鑒賞作為目標之一,引導學生把簡單的閱讀理解變為鑒賞評價,提升學生感性、理性雙重認知能力。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三維目標

  1、了解李煜及其詩歌創作。

  知識和技能

  2、理解《虞美人》一詞的主旨。

  3、背誦全篇。《虞美人》教學設計

  1、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詞中寫愁情的絕妙之處。

  過程和方法

  2、精讀本詞,品字析句,提高鑒賞詩詞的能力。

  3、學習本詞以樂寫哀、化虛為實的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和

  1、讓學生正確認識古典詩詞的藝術美。

  價值觀

  2、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啟智。

  3、培養學生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熱愛祖國文化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在理解基礎上誦讀,在誦讀基礎上鑒賞。

  2、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品味領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1、對本詩內部結構的理解和詞人的寫作技巧。

  2、知人論世和讀詩識人結合,使這一課不僅僅停留在詩歌本身技巧、語言等方面,也傾向于挖掘詩歌內在的人文精神。

  教法

  誦讀體味法、關鍵切入法、引導探究法和拓展訓練法

  學法

  誦讀法、想象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歷史的彼端,有一位帝王憑一首首泣盡以血的詞,成為千古詞壇“南面王”,也因此踏上人生的不歸路。他就是《虞美人》的作者,李煜。

  教學過程

  1、一、整體感知

  2、1、作者背景介紹。

  李煜,政治上昏庸無能,文藝上卻是詞、史、詩、文無所不通。他擅長書畫,精通音律,尤工于詞,是五代時期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奢靡,縱情聲色,詞的題材狹窄,風格香艷,多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思戀或閑愁離恨。亡國被俘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身陷囹圄的屈辱,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極高,是真正的血淚之華。他前承花間之柔媚,后啟宋詞之疏宕,對詞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詞學史上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因而后人評價他:“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據陸游的《避暑漫抄》記載:“李煜歸朝后,郁郁不樂,在賜第七夕命故伎作樂,聞于外,太宗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

  2、誦讀品味《虞美人》。

  ①齊讀《虞美人》,整體感知。

  ②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請其他同學欣賞體味并注意比較評價。

  ③誦讀指導。

  《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詞,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語速,給人一種凄涼、感傷的感覺。同時要注意“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這些特別能表現詞人痛苦內心的詞語,宜重讀。

  ④學生自由誦讀品味。

  二、鑒賞評價

  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問君”,“君”為誰?李煜。

  3、自問問何事?愁。

  4、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是由什么勾起的?春花秋月

  5、“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卻為何追問“何時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情感的外化。李煜降宋后,對生命幾近絕望。本想借助美好的“春花秋月”來排解內心的愁緒,誰知卻又觸景傷情。原來“春花秋月”般的美好生活與現實中的囚徒生活形成強烈對比。面對春花秋月只讓他覺得厭煩,所以,這一“問”便在情理之中。

  6、為什么要用了充滿暖意的“春花秋月”寫愁?這是什么手法?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明麗的事物,往往和喜悅快樂相連,作者在這里是寫內心的快樂嗎?不是,是寫愁。這種手法叫:以樂寫哀。

  7、請以組為單位討論,往事為什么會勾起作者的愁情?這愁從何來?

  包括: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囚徒之悲。當舊日的繁華消失殆盡時,再見“春花秋月”,再憶及“雕欄玉砌”,“朱顏”玉面,李煜想到的也只能是“愁”。

  8、請同學們想一想李煜說“只是朱顏改”,那到底是不是只有“朱顏”改了呢?

  不是。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君跌落為階下囚,他失去了歡樂、尊嚴,失去了地位,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只是”二字包含多少物是人非的辛酸惆悵!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啊!

  9、請同學們展開聯想和想象,結合李煜當時心境試著再現“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兩句所描繪的景象。

  10、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李煜卻將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愁思,真切的抒發出來,使我們感受到。那么問問大家,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修辭手法:比喻

  表達效果: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寫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晝夜不停,長流不息,寫出了愁思的綿長。因此,雖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又能真實感受到。

  愁本是心中所想,看不見,摸不到,虛無縹緲,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作者卻巧借比喻,將之比為一江具體可感的春水,化無形為有形,引發人無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虛為實。這種技法很多人都用過。你能試著舉例嗎?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

  11、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的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全心傾注自己純真的情感,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帶著這種認識,我們一起來欣賞由《虞美人》改編的歌曲《幾多愁》。

  三、銜接高考

  高考語文背誦默寫指定64篇,高中14篇,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們需要熟練掌握,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背誦本詞。

  檢查背誦。

  總結

  一問引出愁思滿腹,二問感受愁思濃重,三問直抒愁思如水。他的愁,他的眷戀,他的亡國之痛,化開了,化入東風,化入江流。多年以后,再有清風明月夜,再有憑欄遠眺時,后來的人,想起的都是這闋詞和這個人。“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始作工。”這首千古傳唱的《虞美人》用血和淚唱出了宋詞的第一聲!

  作業

  課后完成《浪淘沙》習題

  板書設計

  虞美人

  李煜

  一問引

  二問感愁

  三問抒

【九年級語文《虞美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虞美人教學設計09-22

《虞美人》教學設計01-07

《虞美人》的教學設計05-28

虞美人教學設計04-12

虞美人教案教學設計07-29

《虞美人》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虞美人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虞美人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虞美人》賞析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