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迢迢牽牛星課件(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課件是必不可少的,有趣的課件,使得課堂不再枯燥無味。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課件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迢迢牽牛星課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迢迢牽牛星課件 1
教學目標:
1、了解《古詩十九首》的內容及地位。
2、學生通過反復朗誦,了解五言律詩的節奏及其韻味,并掌握詩中疊音詞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3、通過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其思想內容,欣賞牛郎織女凄美的愛情故事。
重點:
掌握疊詞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難點:
理解其思想內容,品味牛郎織女的愛情的凄美
教法:
誦讀法、點撥法
學法:
誦讀法 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很多愛情題材的詩歌,比如說《靜女》,它描述了熱戀中的
男女青年約會時的甜蜜;《氓》敘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篇愛情題材的詩歌——《迢迢牽牛星》,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又給我們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好,大家把書拿出來,翻開101頁,結合注釋自讀《漢魏晉詩三首》之《迢迢牽牛星》。
(學生自讀、教師板書題目)
二、 解題以及介紹文學常識
《迢迢牽牛星》選自《文選》中《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 古詩十九首》 (是專有名稱)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成。東漢末年,社會的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于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游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古詩十九首》 在藝術上繼承了《 詩經》 、《 楚辭》 的傳統,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詩經》 的賦、比、興表現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 迢迢牽牛星》是其中藝術成就頗高的一首,劉勰在《 文心雕龍》 中稱它為“五言之冠”,鐘嶸在《 詩品》 中說它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三、朗讀感知,了解大意
1、指明學生朗讀
他讀得怎么樣?好不好?
點撥字音:
纖:xiān 纖維素qiàn 纖夫(板書) 札zha
問題設計:五言詩的節奏有何特點?
點撥:五言詩的誦讀節奏,一般是三個節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數構成的兩個節拍交錯起來而組成一句的五言詩,在節奏上就遠勝于板滯的四言詩。
比如說“迢迢/牽牛/星??纖纖/擢/素手)
另外,該詩句押韻(ü 韻)。
這是一首描寫織女思念牛郎的愛情詩,也可以把它歸為 “思婦詩”,所以它的感情基調應該說是較為哀怨的。
2、集體朗讀
來,我們一起朗讀一遍。盡可能地把詩歌所要表達的那種(離別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讀出來。
(集體朗讀)
3、錄音播放
來,我們聽一下錄音,看別人是怎樣朗讀的,大家要認真聽。
4、好,大家聽了這么多遍,那么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在你看來,它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指明學生回答)
寫的.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 抒發了男女情人分隔兩地的相思之苦。
三、 精讀課文,賞析品味。
(一)把握詩歌內容,體會其情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提問一:詩歌第一句就點明了什么?
明確:描寫對象——牽牛、織女,引出本詩的抒情主人公——織女。
“迢迢”寫出了兩個人分隔異地,引出他們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 引申: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和《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因此,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降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織女則不停地織云錦以作懲罰。 后來,織女私自偷下凡間,重遇牽牛(牛郎),兩人遂結為夫婦,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氣,命令天兵天將把織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兩個小孩放在籮筐里,奮力追趕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織女之間一劃,變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涌的銀色河川(銀河),于是,牛郎在銀河以南,織女在銀河以北,遙遙相對,無法相見。
探究: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確:這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迢迢”既修飾牛郎,也修飾織女;而“皎皎”同樣也是這種情況。
互文是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 譯文: 織女擺動纖纖素手,織機“札札”作響。 明確:這里進一步描繪了織女織布的形象。
據說織女心靈手巧,她能用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云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提問二:前一句寫織女忙綠地織布,她整天織布,為什么還是“不成章“呢?為什么“泣涕零如雨?
明確:因思念遠方的人而無心織布
提問三:終日以淚洗面為何還要去織布呢?此句運用了什么修辭?表現什么情感?
討論明確:用比喻、夸張手法,以借織布排遣思念的愁苦,來表現愁苦到至極。
這種情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背),相去復幾許? 譯文:銀河既清且淺,相距又有多遠?
且:并且,表并列關系。 去:距離(一詞多義:離開;除掉;丟棄;到??去。)
復:副詞,又 (一詞多義。回來;恢復;回答;報復;免除賦稅徭役;通“覆”覆蓋;繁復)
既然河水既清又淺,應該可以涉水而過,但是他們兩人為什么不能見面呢?那么作者借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討論明確:河水并非不能渡過,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這樣的勢力的阻隔,愛情被扼殺、遭遇挫折。可見,織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對情人的愛情被無情毀滅的悲恨。
本詩明寫傳說故事,暗寫現實生活,表面是寫織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實際是抒發人世間思婦對遠在他鄉戀人的離愁別緒,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發閨婦的感傷情懷。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脈:mò 含情脈脈 mài 脈搏、脈絡
盡管他們只相隔一條水清且淺的銀河,但只能含情相視,不得互訴衷腸。 那么,這里就給我們交代了什么?(織女痛苦的緣由)抒發了織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 藝術特色
提問:全篇十句有六句以疊詞起頭疊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疊詞的使用或是狀貌或是摹聲或是繪情都準確而生動收到較佳的效果。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和旋律美,增強形象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 在《 迢迢牽牛星》中,運用了疊詞和擬聲詞,“迢迢”,寫距離之遠(是織女心里的感覺,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皎皎”,寫星光之亮(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明艷動人。),使人產生一種夜空廣大、星光燦爛的視覺感受。
然后,詩人將視線移到織女星上。由遠而近,先物后人。“纖纖”狀素手之修美,“札札”狀織布之繁忙,一狀形,一摹聲。“纖纖”和“札札”, 形聲生情。 “盈盈”寫水之物貌(既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表現了女子的美麗,還可表現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讓人回味無窮。);
“脈脈”寫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卻“不得語”,只能含情脈脈,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并生,哀怨動人。 小結:這些疊字刻畫了人物和環境,由遠而近,由物及人,由神態及感情,確是“興象玲瓏,意致深婉”,深婉細致地寫出了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別離之愁。 小結出鑒賞詩歌方法:抓住字眼,體味語言。
(板書)
疊詞作用
迢迢寫牽牛星之遠
皎皎寫織女星之明
纖纖寫素手之細
札札寫機杼之聲
盈盈寫銀河之水
脈脈寫相視之態
學生朗誦,體會疊詞的作用。
疊音用得確切不移、形象生動,且增添了音樂美,使詩篇更具濃郁的抒情性。
六、 課外拓展
牛郎織女鵲橋會 古來詩詞吟詠多。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至今被傳誦。中國歷代詩人騷客以七夕為題,寫下了無數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應該說是
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七夕》: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特別是最后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眾人大多慨嘆牛郎織女相見太難時,它卻反其意認為堅貞的愛情不在于耳鬢廝磨。
七、 朗誦
好,下面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把這首詩背下來。(學生自由朗讀)
(兩分鐘后)
指明兩個學生背誦,一個默寫(視情況而定)
八、 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課件 2
1. 課件標題:
《迢迢牽牛星》
2. 課程目標:
(1)了解《迢迢牽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學習詩歌的基本結構和韻律特點
(3)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分析詩歌的主題和情感表達
(5)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3. 背景介紹:
(1)《古詩十九首》是一部古代詩歌選集,包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迢迢牽牛星》是其中的一首,作者不詳,但被廣泛傳頌和研究
4. 詩歌原文及注釋:
(1)展示詩歌全文,并對生僻字詞進行注釋解釋
(2)分析詩歌的韻律特點,如平仄、押韻等
5. 詩歌賞析:
(1)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如“牽牛星”、“銀河”等,以及它們在詩中的象征意義
(2)探討詩歌的主題,如思鄉、思親、愛情等
(3)分析詩歌的情感表達,如憂郁、渴望、無奈等
6. 課堂活動:
(1)分組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詩歌中的意象和主題,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創作練習: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創作一首以星空為主題的詩歌
7. 作業布置:
(1)讓學生背誦《迢迢牽牛星》并寫一篇讀后感
(2)鼓勵學生閱讀其他古代詩歌,拓寬文化視野
8. 課件結尾: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歌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迢迢牽牛星課件 3
1. 詩歌背景:
介紹《古詩十九首》的背景,以及這首詩在其中的地位和意義。
2. 詩歌原文:
展示詩歌的全文,可以配上拼音,方便學生朗讀和理解。
3. 詞匯解釋:
對詩中可能不熟悉或難以理解的詞匯進行解釋。
4. 內容解析:
分析詩歌的內容,包括描繪的場景、表達的情感等。
5. 意象分析:
探討詩中的“牽牛”和“織女”兩個主要意象,以及它們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6. 情感解讀:
分析詩人通過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如對愛情的渴望、對生活的`感慨等。
7. 藝術特色:
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如押韻、對仗等。
8. 與現代聯系:
可以將這首詩與現代的一些觀念或現象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詩歌的意義。
9. 創意延伸:
可以設計一些與詩歌相關的活動或討論題目,如讓學生創作以“牽牛”和“織女”為主題的故事、畫作等。
10. 課堂互動:
設計一些課堂互動環節,如小組討論、問答等,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迢迢牽牛星課件 4
1. 標題頁:
(1)課題:《迢迢牽牛星》
(2)作者:(佚名)
(3)圖片:可以選擇一張星空的圖片作為背景。
2. 背景介紹:
(1)《古詩十九首》的簡介。
(2)詩的創作背景和歷史背景。
3. 全文展示:
(1)將詩歌全文展示出來,可以配上拼音或者注釋。
4. 詞匯解析:
(1)對詩中可能生僻或難以理解的詞匯進行解釋。
5. 內容分析:
(1)分析詩歌的主題、情感、意象等。
(2)可以引用一些古代的文獻或評論來支持分析。
6. 結構分析:
(1)分析詩歌的韻律、節奏、句式等。
7. 主題深化:
(1)探討詩歌中的`哲學、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意義。
8. 現代聯系:
(1)將詩歌的主題與現代生活或現代文學進行對比和聯系。
9. 創意環節:
(1)邀請學生創作以“思念”為主題的詩歌或短文。
10. 總結:
(1)對本課的內容進行簡短的回顧和總結。
11. 參考資料:
(1)列出用于制作課件的參考書籍、網站等。
迢迢牽牛星課件 5
1. 課程導入
(1)介紹織女與牽牛郎的故事背景
(2)引出《迢迢牽牛星》的主題:愛情與距離
2. 詩歌原文展示
(1)展示《迢迢牽牛星》全詩
(2)逐句解析詩歌內容
3. 詩歌賞析
(1)分析詩歌的意象:牽牛星、織女星、銀河等
(2)探討詩歌的情感表達:思戀、期待、無奈等
(3)解讀詩歌的象征意義:自然景象與人的情感的`相互映射
4. 詩歌創作背景
(1)介紹《古詩十九首》的創作背景和歷史價值
(2)分析《迢迢牽牛星》在《古詩十九首》中的地位和意義
5. 詩歌與生活聯系
(1)討論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愛情和距離的看法
(2)引導學生思考:《迢迢牽牛星》中的思戀之情,是否在現代生活中依然存在?
6. 課程總結
(1)回顧《迢迢牽牛星》的主要內容和主題
(2)強調古代詩歌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7. 課后作業
(1)寫一篇關于《迢迢牽牛星》的讀后感或者創作一首以思戀為主題的詩歌。
【迢迢牽牛星課件】相關文章:
迢迢牽牛星06-13
迢迢牽牛星教案范文09-16
《迢迢牽牛星》原文及翻譯08-29
迢迢牽牛星原文與翻譯03-08
迢迢牽牛星閱讀答案02-14
《迢迢牽牛星》教學設計08-26
《迢迢牽牛星》原文及譯文08-12
《迢迢牽牛星》閱讀及答案06-11
《迢迢牽牛星》原文、翻譯及鑒賞10-05
迢迢牽牛星原文和翻譯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