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課件
導語:高中地理必修三課件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中地理必修三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件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2、表現: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
3、基本過程:
植被遭破壞——地面裸露——風沙侵蝕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養分流失——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荒漠化景觀
二、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區概況
(1)位置范圍: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3)主要景觀:干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4)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半干旱草原帶,以西為干旱和極端干旱地區。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條件——氣候干旱少雨
(2)物質條件——地面疏松,為沙質沉積物
(3)動力條件——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大風日數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氣候異常
三、荒漠化的人為因素——在荒漠化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1、三項內容:
(1)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
(2)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復已經發生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2、兩條原則:
(1)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2)堅持治山、治水、治堿、治沙相結合的原則
3、一個重點: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4、五條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4)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5、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的現狀——寧夏中衛沙坡頭草方格沙障
第二節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2、生態功能: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
3、環保功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吸煙除塵、防風固沙等
4、森林急劇減少的危害:全球氣候失調、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
二、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熱帶雨林的分布
(1)緯度分布:赤道南北兩側,大陸向風地帶可伸展到南北緯15°——25°
(2)地區分布: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亞馬孫熱帶雨林
2、熱帶雨林的全球生態環境效應
(1)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被稱為“地球之肺”
(2)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種最多,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寶庫
三、雨林生態的優越性和脆弱性
1、優越性: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壞——雨林生長所需養分幾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體內,而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類破壞的部分
(2)難恢復——儀琳植被一旦被毀,養分遭受強烈淋洗而很快喪失,雨林生態系統則很難恢復
四、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
1、雨林被毀的原因
(1)根本原因: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的發展需求
(2)直接原因:過度的遷移農業;商業性伐木;開辟大型農牧場;采礦、修路、城鎮建設
2、亞馬孫開發計劃
(1)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
(2)移民亞馬孫平原
(3)借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五、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
1、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2、保護雨林的措施:
(1)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2)加強雨林管理和寶華,建立自然保護區;
(3)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
(4)加強森林緩沖區建設;
(5)森林選擇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
(6)設立國際基金,使當地從管理和保護中獲益。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件】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3課件06-10
高中地理必修1課件06-10
高中地理必修二課件06-10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課件06-10
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課件06-12
必修三數學課件04-01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學反思01-27
高中地理的課件06-10
必修三英語課文課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