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論文

時間:2021-06-16 14:38:16 論文 我要投稿

高校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論文

  高校心理學教師擔負著給學生講授基本的心理學理論與心理保健方法,指導大學生維護心理健康,協助他們解決一些心理困惑的重要職責。心理學教師的職業素養、心理品質、知識儲備與工作經驗,直接影響到本校心理學教育工作開展的情況。心理學教師除了不斷學習心理學各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前沿理論,還應關注個人成長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突破自身存在的心理發展局限,滿足本職工作對自身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心理學教育的授課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更多正面、積極的引導。

高校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學生自我了解、自我保健的需求也不斷提高。我國各高校已陸續開設了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戀愛心理、心理影片賞析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關的各門課程。這一系列課程的開設,提高了大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普及了心理學知識;同時也幫助一些學生解決了成長中的困惑和煩惱,培養了同學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挖掘大學生的個人潛能、完善其自我人格、促進在校大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發展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人作為西安培華學院的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一直不懈探索如何能更好地講授這門課。我認為,信息化與知識經濟的時代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挑戰決定了作為一名高校心理學教師永遠不能停下進取的腳步,應始終將自身的成長看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本文即結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情況,探討高校心理學教師個人成長的重要內容與主要途徑。

  一、高校心理學教師個人成長的重要內容

  (一)提升自身職業倫理水平。職業倫理,也稱職業道德,指人們在職業活動領域中的一切道德關系與道德現象。職業倫理是心理學教師個人發展與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心理學教師的職業倫理水平在其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是一個不斷發展成長的過程。心理學教師的職業倫理水平越高,其對自身的價值觀、自我概念等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高校心理學教師職業倫理水平的提升是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

  (二)關注“自我概念”的`完善與自我覺察能力的提高。“自我概念”指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包括對自己身份的界定、能力的認識以及理想的設計等。每個人的行為、人際關系、對環境的適應都受到自我概念的影響。心理學教師的自我概念關系到所培養學生的成長。心理學教師的自我探究與洞察是影響教學產生積極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名優秀心理學教師的自我概念中,對自己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自我覺察,對自己更清楚、肯定,知道個人的長處,也能正確面對自己的短處。心理學教師需要不斷地思考:為什么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那些迷茫困惑的大學生,除了講授心理學知識外,還能給他們提供些什么幫助?如何在不斷的反思與自我剖析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工作效能。

  (三)探尋自己的生命哲學觀。生命哲學觀是指自己對生命、人性、世界、生活的價值與個人生活態度等問題的一些基本態度與看法。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一個重點問題就是覺察自己的價值觀是如何影響到本職工作的。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價值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可以與同學們公開討論自己的價值觀,但不可以將此強加給學生,盡力保持“價值中立”的立場。在自我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探討中,心理學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澄清個人關于不同社會焦點問題的態度,因為這對個人及學生都會產生影響。“人們的世界觀各不相同,甚至相去甚遠。”[1]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師應注意保持健康積極的價值觀。每種心理學理論都建立于其對人性的假設上,每個人也都有個人的人性假設。只有個人的人性觀與心理學理論的人性觀相互一致,心理學教師才能真正有效地通過講解這種理論來幫助學生。

  (四)探討對于人生中有可能經歷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態度。心理學教師對人生中的重大問題,如生與死、情與愛、現實與理想、性別角色與身份認同等要有積極探索的態度與明確的認識。對于這些重大問題的體驗與領悟,是成為一個成熟心理學教師的重要條件。豐富的閱歷與長期的沉淀對于一名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大有裨益。但是,這些經驗的取得,并不能夠完全借助于心理科學的理論與實踐,心理學教師還要重視并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并通過哲學、文學、藝術等多種渠道去體悟和品味生命的價值,去領略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境界。

  (五)面對并解決自我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未完成事件”指個人生命中在記憶與情感上沒有處理好的事情,如令自己感到嗔恨、抱怨、苦惱、憤怒與煩躁的事件。這種事件常常浮現于意識或潛意識之中,并會被不自覺地帶入現實生活,影響個人對現實生活的感知與態度。未完成事件往往會持續存在,直到自己愿意并能夠平靜地面對、接納、解決并放下它。如果心理學教師自己的心靈創傷未能療愈或內心沖突尚未解決,在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例如,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逃避問題,妨礙心理學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原因對學生過度關心或漠視;或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生顯而易見的失誤,影響教學質量。此時,心理學教師必須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面對、梳理并解決自己的“未完成事件”。

  二、高校心理學教師個人成長的主要途徑

  (一)將教學實踐反饋于自我以促進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高校心理學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使個人的業務能力逐漸走向成熟,做一名反思型的實踐者。心理學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分析促進個人探索與自我反思,也可以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藉此來分析自己的教學工作。通過這樣的分析,捫心自問,找出并領會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自己內在的真實狀態,自己為什么會產生某些感覺?為什么要那樣去表達? 在實踐中首先要勇于面對自己、面對生命,正視自己可能存在的困擾,并及時處理,以避免將困擾帶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被學生所傷害,和學生們共同學習、成長。正如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說:“在工作的過程中,雖然有很多挑戰,但總體來說我是愉快的,特別是看到自己的成長和來訪學生的成長。” [2]

  (二)通過組織或參加心理學成長小組促進個人成長。高校心理學教師往往有機會接受學校組織的專業培訓,培訓過程中形成的學習集體或者其他高校的心理學教師同行,都可以組成個人成長小組。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廣泛交流、彼此分析與大量有關教學工作的討論促進小組內每個心理學教師的成長。

  (三)參加專業心理督導是心理學教師個人成長的有效方式。如果心理學教師僅僅通過自我努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個人成長與發展,那么就需要更專業的心理督導師的指導和持續性的專業教育。定期、專業的督導體制,不僅有利于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也能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在接受督導的過程中,督導師會鼓勵并指導心理學教師進行自覺、系統的自我反思,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心理學教師自己接受督導的經驗可以提高他的覺察能力,使他對工作中可能會忽視的問題保持敏感。同時,在接受督導的過程中的個人體驗會讓心理學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更深刻,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能更好地為學生著想。

  (四)通過接受專業培訓來提升自己。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是較為龐雜的,流派眾多。作為一名高校心理學教師,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深入分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多樣性,原因的復雜性,從而有的放矢地參加相應的專業培訓。

  (五)心理學教師應通過終身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理論造詣。心理學與哲學、社會學、教育學、醫學、人類學、比較文化學等相關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一名高校的心理學教師有必要對與自己教學工作相關的其它學科進行一些學習與了解,研究不同歷史條件下與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問題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在摸索中形成自己完善的專業理論體系與獨特的教學藝術,適應社會發展與大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關乎大學生的生命品質、身心健康的重要工作,這一工作性質本身要求心理學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助,關注自我提升。在高校心理學教師持續性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完成個人成長的目標。其中,心理學教師自身在生命哲學意義層面的成長是尤為重要的,這種提升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教學效果與學生的人格發展。

【高校心理學教師的個人成長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課程設置心理學論文06-22

關于高校學前心理學的論文06-22

高校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06-22

心理學的高校德育教育論文06-21

心理學高校本科生的論文04-11

高校積極心理學理念研究論文06-22

高校德育教師角色論文04-07

試論積極心理學對高校教育教學的啟示論文07-29

高校輔導員工作心理學研究論文06-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五月婷婷久亚洲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五码中文字幕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午夜电影网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