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探究論文

時間:2021-06-16 11:47:41 論文 我要投稿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探究論文

  21 世紀是互聯(lián)網和科技的時代,在以云計算、物聯(lián)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yè)、生產性服務業(yè)等融合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這一新概念誕生問世。通俗來說,“互聯(lián)網+”就是“互聯(lián)網+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但并非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平臺,讓互聯(lián)網與傳統(tǒng)行業(yè)進行深度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生態(tài)模式!盎ヂ(lián)網+”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僅是借助網絡的平臺,采用信息技術將心理健康教育從線下搬到線上,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其領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全新轉變。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探究論文

  一、打造“互聯(lián)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一)創(chuàng)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做到以人為本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不在于心理工作者的專業(yè)技巧,而在于我們轉變教育理念,通過自身促進者、中介的身份角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學生的需求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服務。第一、大學生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應做到“以人為本”。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對大學生網絡屬性進行分析,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針對性;第二、轉變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邏輯。將傳統(tǒng)教育中通過行政化手段介入的方式轉變?yōu)榛ヂ?lián)網創(chuàng)新帶來的因需所用,變行政思維為用戶思維,從根本上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喜愛度。第三、利用互聯(lián)網的“隱蔽”、“新穎”等特點,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個性化”。網絡對真實身份的掩蓋,使得學生能夠放下對自我隱私暴露的擔憂,袒露真實的內心世界,運用專業(yè)測評工具來描述自己的行為模式,不僅能夠獲取真實可靠的個人數據,更能夠通過云端數據分析,篩查學生心理問題,預防極端事件發(fā)生。互聯(lián)網呈現的'信息內容豐富且形式多元,這一新穎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增加心理健康服務信息傳遞渠道,擴大學生群體的受助面。

  (二)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突出教育針對性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雖也能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對此進行踐行,從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設置網絡宣傳,到通過郵件、QQ 等網絡手段進行心理咨詢。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目前國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化僅成為了心理學概念、理論、效應等信息資源呈現方式的替換,傳統(tǒng)教育方式在網絡上的延伸。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依舊采取的是固有的教育模式,被動傳輸信息,單一形式呈現,未能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變被動為主動。第三,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提升心理品質的能力;多側重心理健康的篩查、診斷而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況的監(jiān)管、防控及預警。而“互聯(lián)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網絡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由傳統(tǒng)的輻射式“他助”轉向輻合式“自助”的形式。借助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高校心理健康途徑,利用網絡豐富、多元化的信息使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逐漸培養(yǎng)學會塑造自身健全心理品質的能力。

  (三)借助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成為日;逃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屬于“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設置,使得心理工作局限于校園內,加之傳統(tǒng)的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多只是借助互聯(lián)網進行在線學習、網上測評等,形式單一,學生接受教育較為被動!盎ヂ(lián)網+”心理健康教育借助網絡媒介,使用信息化技術助飛傳統(tǒng)教育,開創(chuàng)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是高校心理工作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一、“互聯(lián)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網絡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移動軟件開發(fā)、網絡信息庫的建立離不開信息技術公司的支持與合作;二、“互聯(lián)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心理數據庫,連接學生家庭、社區(qū)終端,打造信息資源互通模式,可將“線上”信息傳輸至“線下”,根據學生對外信息開放程度,便于家庭、社區(qū)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做好全員全方位教育;三、“互聯(lián)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自主性,打造朋輩互動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網狀擴散,增加學生受助面,提高學生自主性。

  二、探索“互聯(lián)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

  (一)充分開發(fā)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軟件,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群體由于近年來手機設備硬件、軟件的不斷提升,移動客戶端的便捷化操作,人性化體驗以及時間碎片化運用,使得移動網絡用戶逐年增加。在“互聯(lián)網+”的機遇挑戰(zhàn)下,充分開發(fā)具有針對性的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軟件,能夠覆蓋更廣泛的學生群體,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助面。比如開發(fā)心理健康APP,借助互聯(lián)網將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和心理體驗融為一體,通過登錄個人信息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個性化服務。比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014 年9 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發(fā)布了國內首款服務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手機應用,通過免費在線測評和咨詢,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煩惱。在互聯(lián)網的推動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創(chuàng)新模式將逐漸成為工作主流。借用網絡技術,把心理服務延伸到智能手機上,通過設置學習課程、專業(yè)測評、朋輩互動、網絡咨詢等欄目,學生在登錄個人賬戶之后,經過專業(yè)測評可以在“我的”一欄中查看自己在各方面的測評結果及分析;遇到心理困惑可以通過網絡咨詢進行即時傾訴,以免消極情緒的堆積,或進行在線預約,連接本校心理健康中心或網絡咨詢師,通過與專業(yè)咨詢師的互動,使線上線下相結合,避免了學生在遇到問題之初產生對心理咨詢的抵觸情緒,同時也減少了個人隱私被泄露的疑慮,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尋求幫助。通過互聯(lián)網的大數據分析,根據學生板塊瀏覽痕跡、信息搜索查找,定制符合學生個性化的產品內容。

  充分開發(fā)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軟件,轉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邏輯,使學生通過使用心理健康APP 從“有效果”到“喜歡用”再到“都用”,增加學生對移動軟件的使用率,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群體。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系統(tǒng)化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規(guī)定到“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和體系”,而面對互聯(lián)網的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心理健康工作不僅僅只是線下教學和活動實踐,更需迎合時代的需要。把握好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從線下延伸至線上,使兩者有機結合,構建新的教育體系。

  “90 后”大學生思想活躍,內容多元且豐富,喜歡新鮮事物,對網絡依賴程度較大。根據百度CBG 聯(lián)合百度數據研究中心的網絡調查,61.7%的“90 后”網絡用戶偏好網絡中內容豐富且實用的信息,比如在“90 后”瀏覽的百度吧中占據高校信息類首位的是“大學吧”、“考研吧”等;34.3%的用戶在網絡使用中注重良好的產品體驗,比如說他們喜愛使用“騰訊”、“淘寶”、“微信”、“同程”等軟件,能夠服務、便捷生活;還有27%的用戶在網絡上會更加關注具有娛樂趣味的信息,比如動漫、游戲及綜藝類信息。而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群體及他們多元化的思維,勢必會被時代淘汰。借助互聯(lián)網,結合“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獨特的網絡屬性,做到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心理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第一、建設心理課堂網絡化,提升學生自主選擇性。高校心理課程多受師資和時空局限,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而借用網絡信息化技術,設置網絡課堂,分板塊分欄目即可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獲取豐富資源,采取線上集中學習,線下碎片化教育,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自主選擇。再如高校心理講座的舉辦,往往需要學生到場,費時費力,參與成本較高,采用線上教學線下活動,使網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到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第二、利用心理咨詢網絡化,幫助學生解決困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主要以心理咨詢師為主,部分高校心理工作者還包括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任課教師等。雖然高校心理咨詢服務在我國已普遍化,但通過與國外比較,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師生配備比較低。據調查顯示,美國高校從事心理工作的教師與在校生人數比為1:700,而國內高校師生比僅為1:3750。借助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能夠有效提高我國高校心理咨詢的覆蓋率,彌補師生比所造成的差距。網絡心理咨詢具有隱蔽性強、選擇性多、方便快捷等特點,可以有效提升咨詢效果。

  (三)借助互聯(lián)網大數據分析,預防校園極端事件發(fā)生,建立預警機制

  當前我國物質經濟日益發(fā)展,大學生需求多元,但面對挫折他們卻不能客觀看待,往往出現消極情緒或者選擇通過極端行為傷害自己,更甚至是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加之我國高等教育由于規(guī)模逐年擴大,導致教育質量下滑,缺乏合理有效的應對管理使得校園安全事件頻發(fā),這對高校安全穩(wěn)定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新時代背景下利用大數據手段做好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意義重大。第一,構建教育大數據,做好全方位監(jiān)管。學生入校后,通過辦理校園一卡通采集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家庭、健康體檢、心理測評等信息;將學生個人信息與教學實踐活動信息相對應,比如課堂出勤率、考試測評結果、社會實踐情況;同時記錄在校園生活中產生的數據,比如網絡瀏覽餐飲、購物等日常消費,心理咨詢、就醫(yī)診斷等信息,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從學生個人數據庫中發(fā)現相關關系,描述心理及行為問題,進行發(fā)展趨勢預測。暢通校園信息,做到提前預警。第二,建構新時代背景下的心理測量模型,深層分析數據。相比較傳統(tǒng)的心理測量數據搜集和統(tǒng)計分析,大數據時代下的心理測量,則能根據開放的學生信息數據,分析出可能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并制定出對應解決方案。同時在詳細的學生個人成長信息基礎之上,分析出不同人群心理困惑的產生情境,比如當學生學業(yè)成績、情感變化、情緒源等發(fā)生變化時,學生可能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困惑。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論文06-22

人本理念背景下的高校管理機制探究論文06-23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論文06-20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背景下的高校藝術教育探索論文06-23

大數據背景下的民辦高校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探究論文06-1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22

高校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門徑探究論文06-28

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會計改革及發(fā)展論文02-05

高校教育模式下創(chuàng)業(yè)教育論文08-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福利在线看国产精品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