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賞析《贊美》(人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三課時  賞析《贊美》

一.   朗讀導入:這首詩規模宏大,自始至終,澎湃著火熱的激情,誦讀時須注意兩點:

   一是體會蘊藏在詩行里的強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愴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節詩末尾一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反復吟唱的深厚意味,這是作者發自肺腑的帶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介紹:

穆旦,原名查良錚,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師生從長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邊城昆明。1940年畢業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這些經歷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抗戰以來他的心靈和肉體受到了雙重考驗,長沙至昆明的艱苦之旅,在詩人眼前展開的是烽火連天、山河破碎的現實,使他產生對民族生存現狀的痛苦記憶。這種見聞和經理引起詩人對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贊美》充滿了對中華民族堅韌的生存力的禮贊。

三.鑒賞分析全詩

1.第一節:

詩人仿佛站在歷史的高度,鳥瞰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來充分展現眼中所見。這大地是遼闊美麗的,有走不盡的起伏的山巒,數不盡的密密的村莊,有美麗的河流草原,動聽的雞鳴和狗吠,但這是一片呼嘯著干燥的風的荒原土地,低壓的暗云下,滾滾東流水唱著單調的歌,表現的是詩人復雜的精神世界!盎臎龅膩喼薜耐恋厣稀币痪洌c出了時代的環境,字里行間流露著對這片土地既愛且怨的感情。詩人對土地有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擁抱的人民是在恥辱里生活的佝僂者。但“我”是和這土地一起受難呻吟著過來的,對土地充滿著愛,而且從這愛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個偉大的史實:“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2.第二節和第三節:

詩人重點寫了“他”--一個農夫。這個農夫是千百萬中國人民的縮影,他勤勞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慣于隱忍,安于苦難,然而在日寇鐵蹄的踐踏下他畢竟起來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鋤頭”,走上了抗戰的行列。這是覺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這意味著他們除了忍受饑寒、疲勞外,還要面臨流血和死亡。這是多么偉大的人民啊,所以詩人要“擁抱每一個人”。

3.最后一節:

詩人以兩種相互交叉的感情,寫了他復雜的內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風”,年復一年吹過“傾圮的屋檐”,給人帶來了“無盡的呻吟和寒冷”;吹過“枯槁的樹頂”“荒蕪的沼澤”,與“蟲鳴”及“烏鴉的聲音”相應和。這一切使詩人感到無言的痛苦,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氣生存下去。

四.朗讀全詩,總結其賞析要點:

1.廣大的包容性

這首詩并不想以小見大,而是力圖對所見所聞所感作整體的把握,以表現復雜深刻的感情。重要處不吝惜筆墨,敞開思路大膽鋪排。

2.民族生命力的謳歌

全詩盡管流露了低沉悲愴的情調,但貫穿全詩的是一種強烈的愛。作者從“恥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詩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國、義無返顧的農夫身上。當戰爭打破了鄉村的安寧,農夫便聽從時代的召喚,踏上一條征戰之路。他是單個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全詩表達了作者對“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堅定信念。

五.討論:先對《斷章》進行朗讀,然后學生自己賞析,討論這首詩的主題。

教師提示:這首短詩玲瓏精巧,是短詩中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作者用常見物、眼前景創造了象征性的畫面,為讀者想象留下開闊的空間。有人認為理解這首詩的關鍵在“裝飾”二字上,表現了一種人生的悲哀;有人認為作者從虛處著筆,實寫一位美人。作者撰文認為,意思著重在“相對”上,表達了一種哲學觀念。

六.作業:課后練習二、三、四

七.板書設計:(略)

 

[第三課時賞析《贊美》(人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小學英語二上《Revision》第三課時教案

3.日月水火課時的教案

4.故都的秋教案兩課時

5.《秋天》第2課時教案

6.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7.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8.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9.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案《邊城》

10.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免費看的H人成动漫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