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鴨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3)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目標(2)
2、教學難點:目標(3)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憶端午
教師提問: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哪些嗎?
2、你能說出在我們當地端午節都有些什么風俗嗎?
(二)、初步感知 說風俗
1、介紹作家常識,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端午的風俗 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
3、剛才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家鄉的端午風俗,你能從文中找出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嗎?作者寫七種風俗時有無詳略之分?(引出放黃煙子和吃十二紅是作者家鄉特有的風俗。)
(三)、賞讀文本 品情趣
1、在高郵,端午節時小孩子喜歡放黃煙子,寫一筆虎,我們班有位同學也坐不住了,下面我們就請他在黑板上為大家展示一筆虎。接著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當地孩子還興干什么嘛?(引出掛鴨蛋絡子習俗)
2、玩鴨蛋絡子有哪些過程呢?(挑-裝-掛-吃-玩)在這個過程中你對哪一點最感興趣?(學生通過交流探討品味挑鴨蛋玩鴨蛋的情趣,從而體會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懷念之情)
3、幻燈片展示魯迅、豐子愷憶兒時吃食的二段話,再次體會作家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4、如果說4、5兩段寫端午的鴨蛋表達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念,那么,2、3段寫家鄉的鴨蛋又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懷呢?請學生分組朗讀。學生回答后繼續追問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學生從文中找出具體的句子品味情感,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讓學生從具體可感的語句品出汪老的愛鄉,思鄉之情,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5、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中,我們讀出了汪老的一個心愿:讓高郵的鴨蛋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同學們,你能用一句話替汪老宣傳一下他家鄉的鴨蛋嗎?(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得到情感的升華)(本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得到了聽、說、讀、寫的訓練,又讓學生在語言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從而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完成了目標2)
(四)拓展遷移 訴真情
課件展示:汪老晚年看電視片《夢故鄉》不禁老淚縱橫的一段文字。這時同步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將學生帶入鄉情的濃烈氛圍中。這時老師適時引導:一說起故鄉,汪曾祺就想到了家鄉的鴨蛋想到了……
學生擴句; 一說起故鄉,我就想到了家鄉的……
(本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思鄉情緒的感染下,從身邊的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從而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板書設計
[端午的鴨蛋教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八年級人教版《蠟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