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
自主學習,是指教學以學生個體為主體,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即學習呈現自主、主動、創造三個層次并相互依存。實現自主學習,是使學生在自主、主動、創造的學習行為中,不斷內化、積淀相應的學習素質,不是淡化教的作用,而是在新的起點上強化教的作用,特建議如下:
(1)要實現學習活動的完整性
在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可以不同,但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必須保證。
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明了目標、感知材料、嘗試實踐、初步理解到識記習練、遷移運用等。為推進學習過程,需要有具體教的行為,如組織、提示、提問、講解、檢測、評價。教的活動必須保證學的完整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不可因為教的需要而影響學生學習的完整性。這一點貌似偏頗,實際很重要。因為在實際教學中教與學的沖突現象比比皆是,“滿堂灌”、“以講代練”、“少練多講”就是其典型。還有的為教學方法而方法,為教學結構而結構,隨意打破學生學習的流程而舍本求末;有的則不能把握學生在某學習環節上的時空要求,造成教學節 奏過慢或過快。保證學習活動的完整,其根本是保證學習心理過程的完整或某主要心理活動,如思維(猜疑、體悟、推理等)、記憶、移情物充分。只有完整心理的過程,才能保證心理活動的質量;只有保證心理過程的效果,才能保證心理成果。
(2)要實現學習過程的親歷性
嚼爛的饃不香。通過教提供未經咀嚼的饃和讓學生自己咀嚼的機會,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方面。個性獨立自主的學習親歷,特別是主動探索、發現的行為,都會給學生帶來全部真實的原生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意上的潛在感受,而且對個體經驗而言是非常深刻的。在大力倡導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結構的今天,有必要強調學習活動的親歷性。這對學生而言,有了自我認識、評價、調整的機會;對教師而言,則可以發現針對個體的知識的潛在意義,即所謂學情。保證學習活動的親歷性,需要教師把學習材料組織成系統的嘗試材料和達成目標;需給每個個體創造和提供嘗試的機會;需要規范每個個體的學習習慣,在習慣養成中培養自主、主動嘗試的意識和能力;需要保證每次學習過程的獨立、充分和完整。
(3)要實現學習活動的創造性
學習的創造性是學習主體在自主、獨立、主動的基礎上反映出來的更高形態的主觀能動性。學習創造性不僅反映在行動結果上。斯金納曾認為,創造性是形式訓練中產生的直覺。然而,創造力目標是否可以有意識培養,是否如斯金納所言只有經過形式訓練的“厚積”而后才有無意識狀態的“薄發”?筆者認為,形式訓練固然是重要的基礎,但創造力目標實現的主要途徑是對學習活動的創造性過程和創造性結果的追求。?創造性是建立在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基礎有主動地感知,主動地質疑問難,主動地解疑,主動地變異思維,才能更快更好地跨越教師的“導”,不待教而懂、先于教而懂或教一而懂百。教師除縮邪導”的寬度和梯度外,要注意培養學生把知識拉寬創深的自覺意識和不囿于陳見的反思意識,還要注意保護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驚疑執拗緊張狀態。
[關于實現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的建議]相關文章:
1.關于學習的成語
2.關于寫學習的成語
7.有關于學習的成語
8.關于學習的現代詩
10.關于學習的成語并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