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妮
橋是什么?
有一個關于母親和乞丐的故事:一天,一個乞丐來到門前乞討,他的左袖空蕩蕩的。母親讓他把屋前的磚搬到屋后,然而母親看出了他的猶豫。于是母親右手拎起一塊磚,走到他面前,說:“瞧,我用一只手也能拎起來。”乞丐被激怒了,一塊一塊,把磚搬到了屋后。最后母親付了他工錢,說是他自己應得到的。乞丐走了。三年后,有一個穿西裝打領結的人來找母親,他的左袖空蕩蕩的。他用獨臂創造了自己的事業。他執意要給母親一筆錢,母親謝絕了。
還有一個關于老師的故事:這個老師班上有一個學生,從小體弱多病,每月有三樣東西一定離不開他:醫生、點滴、中藥。但是這位老師卻極力勸說他的父母讓他加入校游泳隊。于是不久后,校游泳隊里就有了一只最丑最慢的“鴨子”。這只丑小鴨一直隨著校游泳隊游到市運會,雖然沒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他奇跡般地告別了醫生、點滴和中藥。至今,他還憑著強健的體魄在事業中沖鋒陷陣。
再講一個關于差生的故事:這個學生讀了五年小學,只讀到二年級。每個老師都把他當作包袱,大家都排擠他,譏笑他,盡管每次勞動他總搶最臟的干,大家卻熟視無睹。直至有一天,來了一位新老師,這位老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出了一道IQ題:木頭和竹子哪一個比較快沉入水中?大家都面面相覷,最后他紅著臉,戰戰兢兢地說:“木頭和竹子都會浮起來。”這位老師帶頭鼓起掌來,說:“這位同學答對了!全班只有他答對了!”這個差生竟像個大姑娘一樣地哭了。
什么是橋?也許我們都不自覺地做過別人的橋。也許一句簡單的話,一件簡單的小事,都會成為讓別人度過難關的橋。那個母親那兩位老師也許根本記不起他們曾經做過的事,也許根本料想不到他們就在不經意間改變了別人的人生方向。他們真誠的付出,也許自己早已淡忘了,但是那些曾經受過恩惠的人是不會淡忘的。當為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給人信心的時候,我們就做了別人的橋。只有為別人做橋,別人才會為你做橋。假如我是一座橋,就要讓別人踏穩腳步,走過每一道坎。
(學校:廣東惠州市第八中學;導師:秦鳳平)
許多中學生往往囿于先記實,后議論,最后卒章顯其志的老套路來表達對生活的看法。而這篇文章的新穎獨到之處就是展開豐富的聯想,把三則類似卻又包含著不同內涵的故事復合在一起,如同三棱鏡一樣,從四面八方折射出五彩繽紛的色彩,讓我們在想象中展開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在聯想中豐富了對橋的理解--“橋”就是把苦惱、困惑的人們從“此岸”帶到“彼岸”的一種真誠的付出。
[想象作文:什么是橋[學生習作]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師中心專稿)/a]相關文章:
2.a拼音教學課件
4.學生想象作文教案
6.典范英語1a課件
7.漢語拼音a的教案
9.牛津英語2a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