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作文,是當今很多學生感到頭疼的事。如何去面對這令人頭疼的事呢?那就要了解作文的含義。
作文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又是應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加深的綜合體現。
明白這個含義后,我們就來談一下如何寫好作文這個話題了。要寫好作文,不妨從以下幾點來嘗試:
1、多讀書。
中學生不僅要學好語文課本知識,還必須在課外進行大量閱讀,閱讀書刊雜志,閱讀名篇名著,每學期讀一至二本文學名著,每周讀一篇名家精品。因為閱讀不斷能擴展視野,提高認識,陶冶情操,豐富作文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寫作的技巧。因此在閱讀時,學習作者怎樣選擇材料,怎樣用詞做句,怎樣安排材料,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通過閱讀不斷積累語言,積累寫作方法,積累寫作內容,積累范文,作文就能提高。古人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2、要多觀察。
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有寫的材料,這就要求有豐富的生活,有更多的實踐。除校內生活外。還應參加更多的社會活動,參觀、訪問、出游、看電視、勞動等,都是積累作文的原始來源。在活動中,要多看,要看得細,看得全,抓住事物特征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寫作文才有內容,才能做到具體生動。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是寫好作文的基本條件之一。
3、要多思考。
一方面要從“多看”“多讀”中思考,不斷提高自己認知水平和借鑒的能力。例如:在生活或活動中觀察時要多想,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有什么意義。這就要求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細心洞察周邊的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現象,還要認識事物的本質。這樣在寫人記事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在作文之前要多想,做到想好再寫。作文時,不僅是讓人知道所寫的事的具體內容,還要讓人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意圖。這就是要想好文章要選好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怎樣安排,怎樣用詞用語,這些在動筆之前都要想好。
如能在學習中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再加上平時常寫,寫后養成勤改的習慣,作文水平一定會進步很快的。
★平時寫作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審清題意不跑題。
作文大忌之一是跑題,而審清題意是防止跑題的關鍵一步。審題須抓題眼,題眼一般也有規律。偏正式題目要抓其“偏”,如《一個惜時如金的人》,“惜時如金”就是題眼;動賓式題目要抓其“賓”,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新的”就是題眼;并列式題目要抓其“關系”,如《時間生命》;省略式題目要抓其省略;如《現代科技帶來的 》;要求式題目要抓其要求等等。
(二)內容充實不空洞。
寫人要形象,寫事要具體,寫景要生動,寫物要準確。作文一定要“真事,真話,真情”三者合一。
(三)結構合理不混亂。
作文寫出來須有頭、有尾、有中間。各部分比例還須勻稱,正如古人講的那樣--“鳳頭、豬肚、豹尾”。即:開頭小而漂亮,吸引人;中間充實豐滿,說服人;結尾短而有力,感染人。
(四)語言通順求流暢。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這話頗有道理。語言要通順,一要作者思路清晰,二要反復修改。作文寫完了,一定要看看、讀讀,把不通順處改正過來。無論哪種體裁的作文,語言都要力求簡練。平時可以這樣試一試,把你原來的作文拿來,不考慮材料的取舍,單從語言上刪改,看看能不能刪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篇幅。這樣練習幾次,語言的功力很可能會有明顯的提高。
(五)書寫工整求漂亮。
字跡是作文的臉面,同樣不容忽視。平時一定要擠一些時間下功夫練一練。考場上則需要做到兩點:一是給作文留足時間(一般是考試時間的45%-50%);二是要對字跡予以足夠的重視,每寫一個字都應想到這是作文的臉面,這是在別人面前,尤其是在閱卷老師面前展示自己,力爭把每一個字寫得易認、工整、漂亮。
關于提筆忘字的問題,其實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主要靠你的認真與努力。語文學習中的字音和字形屬于基礎知識部分,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可能你已經認識了許多字,但是有時還是會忘記寫法,那么只能說明你的知識掌握還不夠扎實,學習態度還不夠認真。另外,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準備一個小筆記本,把平時不會寫的字或者是易錯字記錄下來,還要多讀書,把你認為好的詞語和句子也記錄下來,定期翻看,日積月累,我想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啟航
[如何寫好作文(人教版必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如何寫好作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