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陽
一、 作 文 試 題 出 得 怎 樣
問:今年的作文試題和前兩年的作文試題有什么共同之處?
曹:我想最明顯的共同之處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很強的時代感。第二,都是話題作文類型。第三,都能貼近學生的認識實際和生活實際。
問:今年的作文試題與前兩年的作文試題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曹:第一,從考查寫作的的核心能力--思維能力看,雖然要想寫好今年的作文題必須既有較強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有較強的聚合思維能力,但是,今年的側重點更趨向于聚合思維。第二,往年的話題寫作的空間比較大,今年的話題寫作的空間相對來說不是那么大。同樣是話題作文,今年的話題作文頗有點像命標題作文。第三,今年的話題作文限制性增強了,不但話題“誠信”本身就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且在寫作要求里明確規定“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范圍之內”。
問:有人認為今年的作文試題不如前兩年的作文試題出得好,您怎么看?
曹:我看是各有短長。前兩年的作文題確實激發功能很強,作文試題很有新意,讓人看了眼睛一亮,老師感到題出得很有創新性,考生看了感到十分有趣,寫作興致很高,好文章可以說精彩紛呈。但是,由于話題大,限制少,結果出現“話題作文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的問題。這樣,很難說哪個在話題之內,哪個偏離話題了,讓一些宿構套寫的文章鉆了空子。所以去年前年那樣的開放式作文題,多少增加一點限制可能會更好些,因為高考畢竟是選拔性的考試,它的功能就是選拔,也可以說是淘汰,區分度明顯一些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如果讓宿構套寫的考生占了便宜,當然不利于擇優汰劣。今年的作文試題明顯增強了限制,目的是防止抄襲,這是一個進步。但是今年的限制,似乎有些過強,這主要是由題目本身造成的:你想“誠信”二字,我們的社會基本價值觀是趨同的--以講誠信為光榮,以不講誠信為恥辱,沒什么別的方向了。無論作文怎么寫,大的方面是一致的,只能在小的方面各顯春秋,這樣,新穎立意、創新精神,寫作個性,可能就要有一些局限。所以,我認為,找到今年的試題特點和前兩年的試題特點之間的契合點就比較理想了。
問:今年的考生作文試題是否也可以宿構套寫?
曹:這要用事實說話。今年考生作文多數表現了很好的寫作素質,但也有一些宿構套寫現象,主要是抄襲,或叫照搬。看到報刊上有什么有關誠信的故事,把它復述一遍。這樣的作文你也不能說他跑題,但是顯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成績。高考試題明確規定可以編故事,不少考生作文出現了編排拼湊離奇故事的傾向,當然,能編故事也是一種能力,故事編排得挺周圓,更是一種能力。但是,講故事,那是小學生也會做的事,所以真正的寫作能力應該更多地表現在寫作方面的立意新穎深刻和構思精巧、內容豐富和語言精美上。如果只是會編故事,甚至故事編得荒誕離奇,或者來個故事新編,把古老的故事重講一遍,都不能真正表現出寫作能力,尤其不能表現出在寫作上的創新能力。寫作有其固有的規律,它和街頭說書不一樣,所以,我認為今后的高考作文題沒有必要寫上“可以編故事”這一條。還是要鼓勵聯系自身,符合真實,反映現實。在這個前提下,考生作文有些“編”的因素我們也大可不必管它,因為我們不能要求完全的真實性。只要符合生活的邏輯,在生活中有可能出現就可以了。當然,這和想象奇特大膽并不矛盾,因為你的想象再奇特,再大膽,也不能脫離生活,不能違背生活的邏輯。一句話,今年的宿構套寫大概也和“可以編故事”有關。
問:有的說法是今年作文試題出題方向是前兩年出題方向的逆動,還有的說是代表新的趨勢,你怎么看?
答:今年作文試題確實在思維考查的側重點上與前兩年有所不同,今年更側重考查思維品質的確定性、集中性和連貫性,而前兩年側重在思維品質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廣闊性上。
但是“逆動”的說法我不贊成。因為這兩種思維品質都是很好的思維品質,都屬于創造性思維。就像人有兩條腿,一左一右向前邁進,大方向是一致的,不能說哪個是哪個的逆動。今年出了這個類型的試題,明年可能出那個類型的試題。如果今年出題與去年不一樣,就說是出題方向改變了,這個說法不妥。
至于說今年試題代表了新的出題方向,我看主要是指今年出題內容是道德修養方面的,過去我們重視提升社會道德水準,今后仍將注意思想道德方面的話題,注意素質教育方面的話題。前兩年的作文試題其實也是重視素質教育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引導人們注意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同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反映。從這個意義講,可以說最近幾年大的方向始終是一致的。如果今年出了新的就否了去年的,我看今年的創新就沒多大意義了。出題類型多種多樣,這本身是出題日趨成熟的表現,我們今后應該習慣這種豐富多彩,為考查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喝彩。
問:你認為什么樣的作文題是理想的高考作文題?
曹:第一,有較強的激發功能。既讓人人有話可說,又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第二,符合公平競爭的原則,寫作空間廣闊有“邊”。寫作的范圍大,又難以宿構套寫。第三,有引導功能,引導今后的學生關注現實,關注人生,社會廣闊的社會生活。
問:您能否用一句話評價今年的作文試題?
曹:穩中出新,美而不足。
二、考 生 作 文 寫 得 怎 樣
問;今年的考生優秀作文多不多?創造性表現如何?
曹:今年優秀的考生作文還是不少的,也表現出相當的創造性。這從一些很好的自擬題上就能看出來。你看:“《7-1=0》《尋找失去的》《如此取舍》《他躲不過人生路上的災難》《還剩下什么?》《生命誠可貴,誠信不可丟》《歸來兮,誠信!》《人,又少了一個》《南門立木,立信古今》《以誠為本,以信立業》《說一比六》《誠信與我同在》《人生的答卷》《誠信二字寫人生》《以誠待人,以信交友》《我誠信,我快樂》《最終判決》《誠信--步入現代化的通行證》……你不能不為這么精彩的擬題而喝彩。由此略見一斑,好的立意,好的構思,好的作文可以說爭芳斗妍。
問:今年考生作文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曹:在部分考生中,還存在著審題欠準、復述照搬和內容欠充實的問題。
先說審題欠準。“誠信”是我國傳統美德,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誠信”一詞“誠實、守信用”的含義廣大考生是理解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沒能準確理解“誠信”一詞的含義,把它混同于“自信”“堅貞”“相信”“信仰”等等。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準確把握概念,才能做到理解題意,才有符合題意的前提。
另一方面,考題提供的材料實際上起到提示和限制兩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提示背景,告訴你“誠信”這個話題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的,應從價值觀的比較上考慮問題;同時也就是限制,不要漫無邊際去談誠信。我們有些考生沒能看懂這個材料,或者更確切的說沒能認識到這個材料的作用,沒能把握這個材料的重點,結果在“金錢”“美貌”等等上面做文章,寫成“金錢不是萬能的”“勿圖虛榮”等等。由此可見,高考作文,認識能力起著入門的作用,認識不上去,就容易偏離話題。
再說復述照搬。我沒有用“宿構”或“抄襲”這樣的字眼兒,因為用這樣的字眼要慎重。
如果考生的作文自始至終復述或照搬了一個報刊上的故事,嚴重的就可以視為宿構或抄襲。
這個問題我已經在別的文章中談過了,這里不再多談。我只想說,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映了我們的部分考生在“誠信”問題上認識的貧乏,同時也反映了在想象和思辯能力上的不足。
再說說“內容欠充實”的問題。我在已經發表的文章里曾經談到“內容欠充實”的主要表現是“以概說代替描述”“以擺代論”等等,這里不再重復,這里想再說一說“模式”。我并不認為所有的模式都是不好的,不能一味地反對模式,但是,僵死的照搬模式則是不好的。我們有些同學,缺乏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于是就去“套框框”,全文分成“五步走”:第一步,引述原材料;第二步,聯系自己--早在孩提時代父母就教育我講誠信;第三步,擺例子,從遠古洪荒說起慢慢說到今;第四步,現在社會怎樣不講誠信;第五步,號召。這樣的模式缺什么?缺實實在在地分析問題,缺寫作個性,在這個“套筐筐”的過程中,寫作的創造性沒有了,沒有寫作個性的文章是乏味的文章。
問:由于考生缺乏考場作文的寫作經驗而出現了哪些問題?
曹:高考作文和平時作文畢竟不一樣,時間緊,壓力大,還有些特殊的寫作要求等。考場寫作有其特殊的規律,構思快,下筆快,開弓沒有回頭箭等等,我現在重點說一下“入題要快”的問題。“入題快”是指盡快接觸核心內容,早點把自己最精彩的地方亮出來,充分展示。不要拖泥帶水而遲遲不亮相。我們有的考生無論寫什么文體的文章,開頭都要先發表一大通議論,或是先從相關問題說起,慢慢地往核心問題上扯,這是不好的,因為時間就那么一點點,篇幅也就那么800字,應該把它們充分利用好,不要白白浪費。例如有的考生作文一開頭是“我們,十八九歲,正是充滿夢幻的年齡,告別了幼稚的童年,經歷了純真的少年,又迎來了青年時代。我們對人生有了初步的體驗。人生的道路既漫長又短暫,怎樣過好人生?我想,那就要懂得做人的真諦,誠信,就是其中的一個。”洋洋灑灑一大段,究竟有什么用呢?真正有用的只有最后兩句。考場作文,要求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容不得磨磨唧唧。如果寫議論文,要早點進入分析;如果是記敘文,要早點進入事件。
問:你剛才提到記敘文、議論文的概念,請問考生在“淡化文體”方面有什么表現?
曹:我先得說幾句什么是“淡化文體”。所謂的“淡化文體”,有以下幾個意思:第一,動筆前有選擇文體的充分自由;第二,寫作中,有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自由;第三,評判時,不對文體苛求。僅僅了解這些還不夠,相應的還有三條:第一,選定什么文體,就要寫得像什么文體,總不能什么也不像吧?第二,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但是總得以某種表達方式為主吧?不能是大雜燴。第三,閱卷教師不在文體上苛求,但是你自己的文章符合文體要求就是符合該文體的寫作規律,你的文章就會好一些,自己應該給自己提出相應的要求。
有的考生作文確實有點“四不像”,前面看起來,純純粹粹是在說理,后半部分,陡然一轉,說我想起這樣一個故事,于是就開始詳詳細細講故事,看起來又的的確確是記敘文的寫法,這樣的文章,且不說在文體上怎樣,就說內容吧,說理也說不透,記敘也記不清,這樣的“淡化文體”有什么好處呢?淡化文體,不是說沒有文體;淡化文體要求,不等于淡化文體意識。順帶說一句,高考作文的“不限文體”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它僅僅是形式之一。今后高考題也許哪一次就出一個明確限定文體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用一個否定另一個,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今年考生作文的狀況嗎?
曹:常中有新,平而見奇。
三、今 后 訓 練 打 算 怎 樣
問:從今年高考作文看,你對今后的作文指導有什么建議?
曹:三句話。
第一句話:“以‘基礎’為基礎,以‘發展’為發展。”
今年好多考生作文丟分實際是丟在“基礎等級要求”上。“基礎等級”要求“符合題意”“符合文體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摯”“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書寫規范,標點正確”。明年的作文訓練,要扎扎實實做到以上基礎等級要求,在此基礎上,力爭上臺階,達到“發展等級要求”。不能把“基礎等級要求”放到一邊,眼里只盯著“發展等級要求”。當然,“發展等級”是很重要的得分點,得不到“發展等級”的加分實際上也就是丟分。但是要先做到“基礎等級要求”,做到了“基礎等級要求”,學生是可以進一步發展的,腳踏實地才能一躍而起。
第二句話:“心中有類型,手中有范文”
高考備考作文訓練一定要做到類型多樣化,每一種類型有什么特點要清楚。命標題作文有命標題作文的特點,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特點;話題作文有的只給一個話題,有的既給話題也給材料;不限文體的作文要注意什么,限定文體的作文要注意什么,等等,各種類型的作文都要練,而且要做到“手中有范文”,意思是知道好的作文應該是什么樣的。平時多向好作文學習,學寫作實際上就是要多看勤練,除此沒有什么別的“訣竅”。
第三句話:“喜新不厭‘舊’,重此不輕彼”
今年作文試題有所出新,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年年作文試題都會有所出新,今年的“新”與去年的“新”往往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在研究今年的“新”時,不要把過去的“新”當作“舊”,如果說相對是舊的話,那就說“喜新不厭舊”吧。去年的、前年的、前幾年的作文題型都要重視訓練。在訓練中,突出培養創造能力,側重訓練那種有限制的開放型作文。在兼顧聚合思維訓練的同時,側重訓練發散思維。雖然有所側重,但是決不重此輕彼甚至顧此失彼。做到了以上三點,我想我們的高考作文訓練意識就可以說是成熟的了。
(《中國教育報》2001年8月1日)
[高考鳴金說作文]相關文章:
1.說暖(隨筆)
2.說早安的說說
3.關于說兄弟的說說
4.大班說反義詞教案
5.說勤奮議論文
6.愛藕說閱讀答案
8.說影壁閱讀答案
9.說勤小學閱讀答案
10.《愛藕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