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附中 曹陽
節奏,一般是指有規律的適速的發展進程。這里所說的課堂教學節奏,是指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而采用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教程安排。教程安排符合教學規律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就是有課堂教學節奏。強調語文課的教學節奏,目的是科學合理的安排教與學,充分發揮45分鐘課堂教學的效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講求語文課堂教學節奏,并不是講求采用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指一種教學思想和一種教學藝術。這種教學藝術體現在教程安排上,要求動靜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間,舒卷有致。這就要求不但要做到教學樣式多樣化,而且要對多種教學樣式進行合理組合。如果教法單一,慣性產生惰性,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動靜不調,學生失去新的刺激點或刺激點過多而產生不了新的興奮,都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果快慢失調,學生緊張過度或松弛過度,也會因疲勞或松弛而產生厭倦情緒。一堂課知識點和訓練點過密,學生難以消化,而過疏又會造成多數學生“吃不飽”,同樣會降低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以上種種,我們可以統稱之為課堂教學節奏失調或缺乏課堂教學節奏。
造成課堂教學節奏失調或缺乏課堂教學節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因素是教學設計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問題造成的:
1. 備課階段只考慮教學目標不考慮教學手段。
2. 備課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不到心中有數。
3. 教學設計只重教學內容不重學生心理,也就是不考慮或很少考慮怎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知道,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猶如彈奏鋼琴,之所以使觀眾陶醉,樂曲本身創作得成功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更重要是靠彈奏者的藝術發揮,它要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把優美的旋律傳給聽眾,感染聽眾,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傳達給對方,轉化為自己工作對象的感情,這才是成功。所以,我們教師要研究學生,要研究學生心理,要研究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具體到一節課的安排,要在教學設計上考慮怎樣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認知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動靜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間、舒卷有致的節奏來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有時要“動”,討論,問答,朗讀,爭辯等等,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興奮狀態;有時要“靜”,聽講,思考,默讀,自省等等保持教學刺激的有效性和長效性。有時要“快”,在非難點和學生已知處要快,不能拖沓,否則會使學生厭倦;有時要“慢”,在重點、難點之處要給學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時間,否則一味求快,學生跟不上,產生不了成功感,反倒增加不少心理負擔,當然會降低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果。有時要“疏”,一節課的容量要適中,教學的知識點和訓練點相接太緊,容易主次不分,學生也易疲勞,甚至產生膩煩心態;而知識點和訓練點太少又調動不起學生求知的熱情,同樣會產生懈怠狀態,影響教學效果。
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善于在動靜之間、快慢之間、疏密之間找到合適的度,并且善于適時變化,做到這一點,就是有了課堂教學的節奏。講求課堂教學節奏,能使課堂教學保持最佳狀態,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節奏]相關文章:
2.木蘭詩的節奏
6.讓教學踩著學情的節奏起舞論文
7.木蘭詩朗誦節奏
8.木蘭詩朗節奏劃分
9.幼兒節奏游戲教案
10.對教案的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