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是對每一位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下面,YJBYS小編CJ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實習目的2000字,希望你能喜歡!歡迎參考借鑒。
一、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1.申請。
因為是要參加學校組織的實習,所以要先在本班班長出進行報名,填寫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學號、聯系方式、已取得的與本專業有關的證書等內容。
2.溫習已學專業知識。
在假期中把貿易實務方面的知識進行溫習,熟練實務流程;另外加強英語方面的學習,努力補充商務英語知識,從而避免出現實習時看不懂英文單據的尷尬情況。
3.熟悉實習單位基本情況。
在獲悉自己的實習單位之后,通過網絡、詢問老師等方式來了解實習單位的基本信息,比如公司概況、主要產品、主要業務范圍等。
二、實習期間參加的工作
當天,我與實習搭檔按照指導老師提供的地址來到了這家實習單位,聯系到了該公司的負責人--郭總。郭總45歲左右,口才好,精明干練。郭總首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然后帶領我們參觀了公司,讓我們熟悉工作環境,并向我們一一介紹該公司的主要員工及負責人,以便日后進行業務方面的交流;最后,郭總向我們介紹了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及業務范圍,希望我們能夠盡快熟知公司主要產品的中英文名稱、簡稱、代碼,以便業務實習能夠快速、準確進行。
待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就該正式開始工作了。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在剛開始的幾天里,郭總只安排我們負責在各部分負責人之間傳遞票據等,說白了就是干“跑腿”的,并特意叮囑我們要細心注意觀察經手的每一份票據。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在各個負責人之間來回走動傳送單據--購貨訂單(purchase order)、發票(invoice)、裝箱單(packing list)等等,最后還要跟著相關人員一起去收發貨物。說真的,起初我們對于這種“跑腿”的差事相當的不樂意,都認為這是大材小用了,可是幾天之后我們就慢慢發現,從接到訂單并簽訂合同,到收發貨物,再到最后完成結匯,我們經手了一個又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也慢慢對公司的整個業務流程熟悉起來,初步適應了公司的工作節奏,也不再討厭這份“跑腿”的差事了。
就這樣過了幾天之后,郭總感覺時機成熟了,便安排我們跟隨各個負責人嘗試著進行實際業務操作。剛開始的時候當然是買賣雙方的相互發盤、還盤,主要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交流,而且是全英文的,還好我們在學校時學習過外貿函電這門課,對于英文方式的發盤、還盤并不感到陌生,饒是如此,還是有許多不順利的地方,比如說,我們不能完全熟練地掌握公司產品的英文名稱、簡稱、性能、價格等等,往往一分發盤要由負責人進行多次指導、糾正之后才能發出去。單據的制作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學習過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但那都是理論上的,實際操作起來就不那么輕松了,往往一分單據要經過多次修改過后,由負責人檢查無誤之后才能發出去,當真是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以后的去建設銀行購匯、申請境外匯款等等也都出現上述類似的問題,在這里就不多提了。
最后要說的是,由于該公司規模較小,不具備報關的資格,一切報關業務也都由其他公司代理,因此在本次實習當中我們并沒有接觸到報關方面的業務,不免感覺有些遺憾。不過后來想想也難怪,畢竟我們在學校中學習的是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多個角色--買方、賣方、海關、銀行、船公司等等,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在現實當中本來就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相信其他的在銀行等單位實習的同學也有同感吧。
三、實習中出現的幾個問題。
問題之一:溝通能力欠缺。
從學校到工廠(公司),工作、生活環境變了,要適應環境,適應工作要求,就離不開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實習中提高工作效果,方便工作,同工人師傅融合在一起的基礎,但在具體的頂崗實習中,部 分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能力, 工作中抱怨學不到東西,請假休息得不到批準等等, 這些都是缺乏必要溝通能力的具體表現。問題之五,缺乏扎實的工作作風。學生到工廠(公司)頂崗實習,本是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這一舉措無疑是為今后踏上工作崗位積累經驗,應該虛心 好學, 踏實做事, 但從近年來幾處實習的學生情況看,少數學生工作中消極怠工, 敷衍了事,缺乏認真的工作態度和樸實的工作作風,而工廠(公司)對此有明確 的不同反映。
問題之二:吃苦精神較差。
工廠、公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一種簡單重復的勞動,從上班到下班連“軸”轉,體力消耗,時間消耗較多,加之工廠為了完成訂單任務,每天工作時間在8-11小時,一個星期下來,也只能休息半天到一天,學生們體力消耗同學校相比要多出很多倍,工作辛苦是同學們不愿頂崗實習 的又一問題。
問題之三:適應能力較差。
從學校到工廠到公司,從課堂到車間或者跑市場,這里面有一個觀念轉變問題,轉變觀念就要去適應公司工廠的要求,因為這是工作,是生活,不是在學校。而有的同學正是缺乏這種觀念的切換,不理解頂 崗實習的重要性, 不明白高職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 對專業期望值較高, 認為所 學專業同實習企業不搭邊, 因此不能盡快適應工廠(公司)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無形中就拉開了同工廠的“距離”,這是頂崗實 習中遇到的又一問題。
問題之四:心里反差較大。
在大學讀書、生活,一切費用由其家長供養,心安理得,沒有危機感,沒有體力和時間上的約束,優越的大學生活同現實公司(工廠)一線勞動相比,是兩個“世界”,一線勞動是一種體力或腦力的付出,是靠這種付出去換取剩余價值;而讀書是靠家長供養,是消費型的生活方式。部分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沒有從事過工廠(公司)體力勞動,對工廠(公司)機器轟鳴聲,簡單重復的勞動感到枯燥無味,加之加班加點,時間難熬,因此,厭 倦情緒油然而生,有的同學甚至產生抵制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