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時間:2025-03-07 10:50:11 雪桃 實驗報告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精選12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實驗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精選12篇)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1

  一、實驗題目:固態酒精的制取

  二、實驗目的:通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于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高二化學實驗報告(共2篇)]混合后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250ml燒杯三個1000ml燒杯一個蒸餾水熱水硬脂酸氫氧化鈉乙醇模版

  五、實驗操作: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后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制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后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性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制備工藝并不復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性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后兩次加熱溶解,較為復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周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后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 3 、溫度的影響: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0度時,兩液混合后并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后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制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

  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數據不難看出。隨著NaOH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對酒精凝固性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以上時,就可以使制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添加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2

  【實驗名稱】探究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實驗目的.】

  1、了解化學反應中往往有熱量變化;

  2、知道化學反應中往往會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

  【實驗儀器和試劑】

  試管、剪刀、砂紙、塑料薄膜袋、2mol/L鹽酸、氯化銨晶體、氫氧化鈣固體、鎂條。

  【實驗過程】實驗1

  步驟:向一支試管中放入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鎂條,再加入5mL2mol/L鹽酸,用手觸摸試管外壁。

  現象:

  有關反應化學方程式:

  結論:

  實驗2

  步驟: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學實驗報告(共2篇)]中加入約7g氫氧化鈣固體,再加入氯化銨晶體,排除袋內的空氣,扎緊袋口,再將固體混合均勻,使之充分反應。

  現象:

  有關化學方程式:

  結論:

  【問題討論】

  實驗1.2中反應物能量總和與生成物能量總和的相對大小有什么關系?

  四:高中化學必修2實驗報告

  班級:

  姓名:

  座號

  【實驗名稱】探究銅鋅原電池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了解原電池的構成條件;2.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實驗儀器和試劑】

  鋅片、銅片、稀硫酸、導線、靈敏電流計、燒杯。

  【實驗過程】

  【問題討論】

  分析構成原電池需要哪些必要條件?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3

  引言

  在高中化學學習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實驗操作能力,提高科學素養。本次實驗旨在探究氧化還原反應和酸堿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通過實驗操作來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實驗目的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學習使用硫酸銅溶液測定反應物質的還原性。

  3.掌握通過觀察顏色變化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方法。

  4.理解酸堿中指示劑變色現象的基本原理。

  實驗原理

  1.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是指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的電子轉移反應。在反應中,氧化劑接受電子而被還原,而還原劑失去電子而被氧化。通常,氧化劑會使得其他物質被氧化,而自身被還原,反之亦然。

  2.酸堿中的指示劑:指示劑是一種能夠根據溶液的酸堿性質而改變顏色的物質。例如,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無色,在堿性溶液中呈粉紅色。

  實驗材料

  1.硫酸銅溶液

  2.鋅粉

  3.碘液

  4.鹽酸

  5.苯酚酞指示劑

  實驗步驟

  1.取一小部分鋅粉放入試管中,加入少量鹽酸,觀察氣體的產生和試管的變化。

  2.取另一個試管,加入硫酸銅溶液,再加入一小部分鋅粉,觀察溶液的變化。

  3.取一小部分碘液滴在白色蠟燭上,觀察現象。

  4.在滴有碘液的`白色蠟燭上滴加苯酚酞指示劑,觀察現象。

  實驗結果與分析

  1.在與鹽酸發生反應的過程中,觀察到氣泡產生和試管溫度升高,這說明在反應中釋放出了氫氣,并且反應放熱。

  2.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鋅粉后,觀察到溶液的顏色逐漸變淡,最終變為無色,并伴有生成黑色沉淀的反應發生。這是因為鋅粉作為還原劑,將硫酸銅中的銅離子還原成了純銅。

  3.在白色蠟燭上滴加碘液后,觀察到碘液揮發并顯現出紫色氣體的特征。

  4.在滴加苯酚酞指示劑后,觀察到原先的紫色氣體變為粉紅色。這是因為苯酚酞在堿性條件下呈現出粉紅色。

  結論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深入了解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酸堿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們觀察到了氫氣的釋放和放熱反應、金屬離子的還原、碘液在空氣中揮發以及指示劑在不同酸堿條件下的變色現象。這些都是化學反應中常見的現象,通過實驗操作,我們加深了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

  思考與展望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化學知識,加強實驗操作能力,不斷提高科學素養。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安全操作,嚴格按照實驗室規定進行操作,確保個人和他人的安全。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對化學反應和酸堿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通過實驗操作鍛煉了自己的實驗技能,相信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有更多收獲。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4

  【實驗名稱】

  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儀器和試劑】

  金屬鈉、鎂條、鋁片、砂紙、濾紙、水、酚酞溶液、鑷子、燒杯、試管、剪刀、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實驗步驟

  對比實驗1

  (1)切取綠豆般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將金屬鈉投入燒杯中。

  現象:xxxx。 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xxxx。

  (2)將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

  現象:xxxx。 然后加熱試管,現象:xxxx。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xxxx。

  對比實驗2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再向試管中各加入2mol/L鹽酸2mL。

  現象:xxxx。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xxxx。

  2、實驗結論:

  【問題討論】

  1、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2、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5

  一、實驗名稱:

  酸堿滴定實驗

  二、實驗目的:

  通過酸堿滴定實驗,學習滴定法的基本操作及應用

  三、實驗材料:

  硫酸、氫氧化鈉、酚酞指示劑、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

  四、實驗步驟:

  1.用容量瓶準確地稱取20ml濃度為0.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2.取一少量的酚酞指示劑,加入滴定瓶中。

  3.用滴定管將濃度為0.1mol/L的硫酸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同時不斷搖晃滴定瓶,直到氫氧化鈉溶液完全中和。

  4.記錄滴定過程中硫酸溶液的消耗量,計算出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

  實驗結果:用25.0ml濃度為0.1mol/L的硫酸溶液滴定20.0ml濃度為0.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要用12.5ml的硫酸溶液才能達到中和點。

  五、計算過程:

  硫酸的`摩爾濃度為:0.1mol/L × 12.5ml/25.0ml = 0.05mol/L。

  氫氧化鈉的摩爾濃度為:0.05mol/L × 1mol/1mol = 0.05mol/L。

  實驗結論: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為0.05mol/L。

  實驗感想:通過實驗,我學習到了滴定法的基本操作及應用,深刻體驗到了化學實驗中精確性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將更加認真對待實驗操作,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6

  1.實驗目的

  本實驗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具體操作和觀察,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化學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過本次實驗,我們期望達到以下幾個學習目標:

  a.掌握實驗操作技能

  學生將學習到如何正確使用實驗室設備和儀器,包括但不限于量筒、燒杯、試管等基本實驗器材的操作方法,以及更復雜的儀器如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的使用技巧。此外,學生還將練習精確測量化學物質的量,學習配制溶液的標準流程,以及掌握加熱、滴定等基本實驗操作。

  b.理解實驗原理

  通過本次實驗,學生將加深對實驗所涉及的化學理論的理解。例如,如果實驗涉及到酸堿滴定,學生需要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了解指示劑的選擇標準及其變色范圍。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將觀察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更好地理解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c.學會數據處理與分析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將收集到一系列數據,包括重量、體積、溫度等物理量的測量值。學生需要學會如何記錄這些數據,進行必要的計算,并將數據轉化為圖表形式,以便于分析和比較。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學生將能夠評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并從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2.實驗材料與儀器

  本次化學實驗所需的材料和儀器如下所示,這些是完成實驗所必需的基本物資和設備:

  a.材料清單

  (1)硫酸銅(CuSO4·5H2O):用于制備標準溶液,質量要求分析純。

  (2)鹽酸(HCl):用于調節溶液pH值,濃度需精確至0.1M。

  (3)氫氧化鈉(NaOH):作為滴定劑,需準確配制成0.1M的溶液。

  (4)酚酞指示劑:用于指示酸堿滴定的終點,需準備適量的溶液。

  (5)蒸餾水:用于配制溶液和清洗儀器,需確保無雜質。

  b.儀器清單

  (1)電子天平:用于準確稱量固體化學品,精度至少達到0.001g。

  (2)磁力攪拌器:用于均勻混合反應物,確保反應充分進行。

  (3)精密pH計:用于測量溶液的pH值,精度至少達到±0.01pH單位。

  (4)滴定管:用于準確滴定反應物,容量為50mL,刻度精確至0.1mL。

  (5)燒杯:用于配制和盛放溶液,容量分別為100mL和250mL。

  (6)比色皿:用于分光光度計中測量溶液的吸光度,需確保光學透明度高。

  (7)熱源(酒精燈或電熱板):用于加熱反應物,需保持穩定的溫度控制。

  (8)玻璃棒:用于輔助攪拌和轉移溶液,需保持無污染。

  在使用這些材料和儀器之前,必須對它們進行檢查,以確保它們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并符合實驗要求。例如,電子天平需要校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pH計需進行兩點校準,以保證pH值的精確讀取;滴定管需要清洗干凈并充滿滴定液,避免氣泡的產生。所有這些準備工作都是為了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3.實驗步驟

  實驗的關鍵步驟如下,確保每一步驟都嚴格按照指導書的`要求執行:

  a.準備工作

  在開始實驗之前,首先確保所有儀器和材料齊全且處于良好狀態。使用電子天平準確稱量所需的硫酸銅,并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溶解,配制成0.1M的硫酸銅溶液。同時,準備好0.1M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以及適量的酚酞指示劑。所有溶液均需現配現用,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b.操作流程

  i.取一個干凈的燒杯,向其中加入50mL的0.1M硫酸銅溶液。

  ii.使用pH計測量溶液的。初始pH值,并記錄數據。

  iii.將燒杯置于磁力攪拌器上,開啟攪拌以確保反應物充分混合。

  iv.緩慢向燒杯中加入0.1M的氫氧化鈉溶液,同時注意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v.當溶液顏色由藍色轉變為紫色時,減慢滴定速度,直至顏色不再變化,此時為滴定終點。

  vi.記錄到達終點時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

  vii.關閉攪拌器,取下燒杯,使用pH計再次測量溶液的pH值。

  c.安全注意事項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必須遵守實驗室安全規程。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實驗服、手套和護目鏡。在操作化學品時要小心謹慎,避免皮膚接觸和吸入有害蒸氣。特別是使用鹽酸和氫氧化鈉時,應在通風櫥內進行,以防止腐蝕性氣體的吸入。若不慎發生化學品泄漏或接觸到皮膚,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用大量水沖洗受影響區域,必要時尋求醫療幫助。所有廢棄物應按照實驗室規定的方式進行妥善處理。

  4.觀察與數據記錄

  在實驗過程中,細致的觀察和準確的數據記錄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實驗中的觀察要點和數據記錄方式:

  a.觀察要點

  (1)在滴定開始前,觀察硫酸銅溶液的顏色和透明度,確保沒有沉淀或渾濁現象。

  (2)滴定過程中,密切注意溶液顏色的變化,特別是接近終點時的顏色轉變。

  (3)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以及是否有未溶解的固體殘留。

  (4)記錄達到滴定終點時的指示劑顏色變化情況,以及終點前后pH值的變化趨勢。

  (5)觀察終點后溶液是否澄清,以判斷反應是否完全進行。

  b.數據記錄方式

  實驗中收集的數據包括:

  (1)硫酸銅溶液的初始pH值。

  (2)滴定過程中每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和對應的pH值。

  (3)達到滴定終點時的總氫氧化鈉溶液體積。

  (4)終點后溶液的最終pH值。

  這些數據應當實時記錄在實驗記錄本上,并使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表格應包括以下列:滴定次數、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相應的pH值等。這樣的記錄方式有助于后續的數據整理和分析,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此外,所有數據應當由至少兩名實驗參與者獨立記錄,以便進行交叉驗證,減少人為錯誤的可能性。

  5.數據處理與分析

  數據處理與分析是實驗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它涉及到數據的整理、圖形繪制以及誤差分析,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a.數據整理

  首先,將實驗中記錄的所有數據整理成表格形式。例如,創建一個包含滴定體積(V)、對應的pH值等列的表格。對于多次重復實驗得到的數據,計算其平均值以提高結果的準確度。確保所有的計算都使用正確的有效數字,并且單位一致。

  b.圖形繪制

  利用整理好的數據繪制圖形,常見的圖形包括滴定曲線。在滴定曲線圖中,橫軸表示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縱軸表示相應的pH值。通過圖形可以直觀地觀察到pH值隨滴定體積的變化趨勢,以及確定滴定終點的位置。圖形應該清晰標注坐標軸標題、圖例、實驗條件等,確保信息的完整性。

  c.誤差分析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識別和計算實驗誤差是非常重要的。誤差可能來源于多個方面,包括儀器誤差(如天平的校準誤差、pH計的讀數誤差)、操作誤差(如滴定時的速度不一致、讀數時的視差錯誤)以及環境因素(如實驗室溫度、濕度的波動)。通過計算標準偏差和相對誤差,可以評估數據的離散程度和可信度。如果發現異常數據點,應進行剔除并重新進行實驗以驗證結果。最后,對誤差來源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實驗操作和提高數據準確性的建議。

  6.實驗結論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詳細處理與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a.實驗結果概述

  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滴定法可以準確地測定硫酸銅溶液中銅離子的濃度。在滴定過程中,隨著氫氧化鈉溶液的逐漸加入,溶液的pH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終在達到滴定終點時趨于穩定。所繪制的滴定曲線清晰地顯示了pH值與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之間的關系,從中可以確定滴定終點的具體位置。通過計算所得的數據與理論值相比較,我們發現實驗結果與預期相符,表明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都是成功的。

  b.結論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本實驗不僅加深了我們對酸堿滴定原理的理解,而且還提高了實驗技能和數據分析能力。掌握滴定技術對于化學分析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是一種常用且精確的定量分析方法。此外,滴定技術在工業生產、環境監測、藥品檢驗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制藥工業中,滴定可以用來測定藥品的活性成分含量;在環境科學中,可以通過滴定法監測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因此,本實驗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也為未來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通過不斷優化實驗方法和提高數據準確性,我們可以將這些技能應用于更廣泛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問題解決中。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7

  實驗目的: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會生成美好的物質

  實驗器材:成功溶液、懶惰溶液、半途而廢溶液、奮斗溶液、犧牲溶液各一瓶,試管若干支,滴管

  實驗過程:取四支裝有成功溶液的試管,分別標有A、B、C、D

  第一步:取A試管,用滴管吸取懶惰溶液,滴入A試管,振蕩,發現A試管內液體變得渾濁,生成了墨綠色的粘稠狀沉淀。

  第二步:取B試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廢溶液,滴入B試管,振蕩,觀察到B試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時還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試管,用滴管吸取奮斗溶液,滴入C試管,振蕩,發現C試管中有氣體生成,聞到一種叫做勝利的氣體。

  第四步:取D試管,用滴管吸取犧牲溶液,滴入D試管,振蕩,發現D試管中生成了一種明亮的`紅色物質。

  補充實驗:取A、B試管中生成的物質,分別加入奮斗溶液和犧牲溶液,振蕩,發現A、B

  試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藍色,類似水晶的顏色,還有香氣生成。

  實驗結論:成功可以和奮斗,和犧牲生成美好的物質;和懶惰,和半途而廢只會生成難看的物質。

  此實驗告訴我們,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你是否選對了條件輔助它,如果你選擇了奮斗和犧牲,那么恭喜你,你收獲了;如果你選擇了懶惰和半途而廢,那么很不幸,你失敗了。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8

  實驗名稱

  氯化鈉與硝酸銀的反應

  實驗目的

  1.觀察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沉淀的過程。

  2.學習沉淀反應的原理并進行相關計算。

  3.掌握實驗室安全操作規范。

  實驗原理

  氯化鈉(NaCl)與硝酸銀(AgNO)在水溶液中反應時,會生成氯化銀(AgCl)沉淀和硝酸鈉(NaNO)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 (aq)+AgNO (aq)→AgCl (s)+NaNO (aq)

  氯化銀是一種白色沉淀,且在水中不溶。

  實驗材料

  1.氯化鈉(NaCl)溶液

  2.硝酸銀(AgNO)溶液

  3.燒杯

  4.玻璃棒

  5.過濾紙

  6.漏斗

  7.天平

  8.移液管

  實驗步驟

  1.稱量氯化鈉:使用天平稱取一定量的.。氯化鈉,約0.5克,溶解于50 mL自來水中,制成氯化鈉溶液。

  2.準備硝酸銀溶液:稱取0.5克硝酸銀,溶解于50 mL水中,制成硝酸銀溶液。

  3.混合溶液:將氯化鈉溶液緩慢倒入硝酸銀溶液中,并用玻璃棒輕輕攪拌,觀察反應情況。

  4.觀察沉淀:記錄生成的沉淀情況,觀察沉淀的顏色和性質。

  5.過濾沉淀:使用漏斗和過濾紙將沉淀(氯化銀)過濾出來。

  6.洗滌沉淀:用少量冷水洗滌沉淀,以去除雜質。

  7.干燥沉淀:將過濾得到的氯化銀沉淀在烘箱中干燥,記錄干燥后的質量。

  實驗數據

  1.氯化鈉溶液的體積:50 mL

  2.硝酸銀溶液的體積:50 mL

  3.反應后生成沉淀的體積:觀察到明顯白色沉淀。

  4.干燥后氯化銀沉淀質量:0.4克

  計算

  根據反應方程式,1 mol NaCl反應生成1 mol AgCl。

  計算反應中氯化鈉的物質的量:n(NaCl)=摩爾質量/質量= 58.44g/mol 0.5g ≈0.00857mol

  生成氯化銀的質量:m(AgCl)=n(AgCl)×摩爾質量=0.00857mol×143.32g/mol≈1.23g

  結果與討論

  本次實驗成功觀察到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淀。實驗中生成的氯化銀質量稍低于理論計算值,可能原因包括沉淀沒有完全洗凈、部分氣體損失或稱量誤差等。

  實驗總結

  本實驗通過觀察沉淀反應,深化了對無機反應的理解。掌握了沉淀反應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項,體會到了實驗操作的嚴謹性和細致性。今后應更加注意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實驗室安全)

  安全注意事項

  1.實驗過程中應佩戴護目鏡和手套,以保護眼睛和皮膚。

  2.硝酸銀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處理廢液時應小心。

  3.實驗結束后應妥善處理廢棄物,避免污染環境。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9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后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 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后用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并使濾紙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 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著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10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熔點的意義,掌握測定熔點的`操作

  2、了解沸點的測定,掌握沸點測定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1、熔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點,利用測定熔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2、沸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利用測定沸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三、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1、尿素(熔點℃左右)苯甲酸(熔點℃左右)未知固體

  2、無水乙醇(沸點較低72℃左右)環己醇(沸點較高160℃左右)未知液體

  四、試劑用量規格

  五、儀器裝置

  溫度計玻璃管毛細管Thiele管等

  六、實驗步驟及現象

  1、測定熔點步驟:

  1、裝樣

  2、加熱(開始快,低于15攝氏度是慢,1—2度每分鐘,快到—熔點時攝氏度每分鐘)

  3、記錄

  熔點測定現象:

  1、某溫度開始萎縮,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現

  3、全熔

  2、沸點測定步驟:

  1、裝樣(左右)

  2、加熱(先快速加熱,接近沸點時略慢,當有連續汽泡時停止加熱,冷卻)

  3、記錄(當最后一個氣泡不冒出而縮進是為沸點)

  沸點測定現象:剛開始有氣泡后來又連續氣泡冒出,最后一個氣泡不冒而縮進。

  七、實驗結果數據記錄

  熔點測定結果數據記錄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沸點測定數據記錄表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八、實驗討論

  平行試驗結果沒有出現較大的偏差,實驗結果比較準確,試驗數據沒有較大的偏差。但在測量環乙醇的時候由于溫度過高導致橡皮筋脫落,造成試驗幾次失敗,經過重做實驗最終獲得了較為準確的實驗數據。測量未知固體熔點時由于前一個測的是苯甲酸,熔點較高,而未知固體熔點較低,需要冷卻30攝氏度以下才可進行實驗,由于疏忽溫度未下降30℃就進行了測量,使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后我們重新做了該實驗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實驗結果。

  九、實驗注意事項

  1、加熱溫度計不能用水沖。

  2、第二次測量要等溫度下降30攝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燙到手

  4、沸點管石蠟油回收。

  5、沸點測定是不要加熱太快,防止液體蒸發完。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11

  實驗名稱

  用實驗證明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的氧氣含量有什么不同

  實驗目的

  氧氣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含量越高

  一、實驗器材:

  藥品水槽、集氣瓶(250ml)兩個、玻片兩片、飲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

  二、實驗步驟:

  1、檢查儀器、藥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各項準備工作。現象、解釋、結論及反應方程式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飲料管向集氣瓶中吹氣,用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們呼出的氣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小于空氣中體,用玻璃片蓋好。

  4、將另一集氣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蓋好。

  5、用燃燒的小木條分別伸入兩個集氣瓶內。

  6、觀察實驗現象,做出判斷,并向教師報告實驗結果。

  7、清洗儀器,整理復位。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 12

  實驗目的:

  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加深對化學反應的理解。

  實驗原理:

  化學反應是物質之間發生的一種變化,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化學物質的分子結構發生了變化。化學反應分為合成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多種類型。

  實驗材料:

  氫氧化鈉、鹽酸、漂白粉、硫酸、藍色試劑、紅色試劑、黃色試劑、綠色試劑。

  實驗步驟:

  1.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化學反應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溶液按照比例混合,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實驗前應先將兩種溶液分別標識好。

  2.漂白粉的化學反應實驗:將漂白粉倒入一定量水中,用鐵釘攪拌均勻。將藍色試劑滴入其中,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

  3.硫酸的化學反應實驗:將硫酸注入一定量水中,用鐵釘攪拌均勻。將紅色試劑和黃色試劑滴入其中,觀察化學反應的產生。

  4.氧化還原反應實驗:將綠色試劑和紅色試劑混合,觀察是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結果:

  1.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到產生氣泡,表明化學反應發生了。

  2.漂白粉的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到溶液中的顏色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白色變成深藍色,表明化學反應發生了。

  3.硫酸的化學反應實驗,觀察到溶液變得渾濁,表明化學反應發生了。

  4.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觀察到綠色試劑和紅色試劑合成后產生了褐色沉淀,表明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結論: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知道化學反應是一種物質基本變化形式,不同的反應類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中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關系,掌握正確的反應條件和反應方式,以及學習化學實驗過程的技巧。這些知識對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化學反應無處不在,我們需要了解如何科學地進行化學實驗,防止不必要的風險和危險的產生。

  實驗感想:

  在這次實驗中,我學到了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學反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化學實驗也需要仔細和認真地操作,完全遵循實驗步驟和條件。在未來的學習和實驗中,我會更加嚴謹和認真,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風險。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10-11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05-22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必備)07-28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7篇06-12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5篇)05-28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3篇11-25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精選10篇)04-24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精華(7篇)07-28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通用7篇)04-14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匯編7篇)04-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亚洲首页AV免费观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