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園心理劇

時間:2024-08-15 19:01:5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什么是校園心理劇

  心理劇是由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J.L.Moreno,1889-1974)1921年在維也納創辦的自發性劇院開始的,起初是為參與者提供一個釋放內心體驗的舞臺。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什么是校園心理劇,希望對你有幫助。

什么是校園心理劇

  一、校園心理劇的含義

  校園心理劇是受莫雷諾創立心理劇的啟發而在校園里應運而生的,它將戲劇、小品、心理問題集為一體,通過學生扮演當事人或由當事人自己借助舞臺來呈現他們各種典型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在心理輔導老師和全體參與演出者及觀眾的幫助下學會如何應對和正確處理心理問題,從而既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又能使全體學生受到教育啟發的一種團體心理治療方法。校園心理劇以特殊的戲劇化形式將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遭遇到的沖突、困惑、煩惱等心理情況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換、內心獨白等動態舞臺的表達技巧方式進行表演,打破傳統口述方式治療,促使學生在表演中發現問題的實質,明確癥結所在,以協助個人的內在世界、生活情境、生命經驗與團體進行中的活動產生連接,使自己與現階段的生命主題或生命經驗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找到解決的方法與策略。

  校園心理劇編演的過程與心理劇的過程是一致的,即分為三個階段:熱身階段:演出前所必需的準備活動,包括建立團體的信任感,確定主題、選出主角等和盡快投入到表演中;表演階段:主角及配角對生活事件進行演出;分享和討論階段:主角、配角和成員發表各自的感受,分享心理劇對他們各自生活的影響。討論要遵循不分析、不建議、不提問三個原則。

  校園心理劇編演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在班級內進行的編演。在心理課、班隊會及其他學科課上由本班同學自行編排演出(可以是即興表演),或者播放由他人編演的心理劇,然后由心理輔導教師組織討論分享。這時校園心理劇的編演要注意服從心理課或班隊會的目標及主題。

  另一種是在舞臺上進行的編演。針對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編寫和排練心理劇并形成穩定的劇本和表演形式,在專門的場地進行演出,演出后組織討論、分享感受。劇本的編寫和劇的演出可由課外心理活動小組等類似組織的成員去完成,討論和分享可采取書面形式。

  二、 校園心理劇的教育價值

  1.豐富學生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在教育過程中就是在進行生活的過程。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展開校園心理劇的表演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參與校園心理劇的策劃、編排、表演的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可以豐富那些觀看表演的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精神生活。

  2.緩解學習的心理壓力

  在校園心理劇的表演過程中,學生通過角色表演、身份替換等表演活動將不良情緒與行為進行心理宣泄和排解,從而正確地引導學生去解決心理困惑,來達到緩解學習的心理壓力的效果。

  3.幫助解決學生個體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

  面對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中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學生可能感到很苦悶。參與校園心理劇是一個重要的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4.教會學生分享經驗與情感

  在參與校園心理劇表演的過程中,不斷去體驗、去經歷那種心理沖突、心理困惑與走出心理困惑的過程,獲得了情緒的宣泄與需要的滿足。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校園心理劇的策劃、排練、表演等一系列的過程,學生體驗到劇本中不同角色的生活,在表演結束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表演經驗,分享情感。

  5.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校園心理劇表演時需要不同角色的參與,各個角色之間是已經協調好的,不能相互拆臺,否則校園心理劇就表演不下去。為了更好地表演,同學之間需要相互協作,互相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認識到協作精神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形成協作的意識與能力。

  6.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表征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等方面。而校園心理劇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校園心理劇的開展與建設,可以促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形成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7.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校園心理劇也是一種舞臺劇,具備舞臺的效果,具備角色的表演藝術,給學生帶來的是美感的東西。在不斷追求美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懂得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8.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途徑

  校園心理劇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途徑之一。通過校園心理劇,對中小學生進行團體心理治療,讓學生在參與校園心理劇的表演中,不斷體驗、反思劇中角色的心理問題解決策略,學生之間不斷分享痛苦與快樂的情感,從而走出心理困惑,形成健康的心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9.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

  通過對校園心理劇的策劃、組織、排練與表演、修改劇本等一系列的過程,學生會形成反思能力,不斷去創新劇本,同時形成實踐精神。

  三、校園心理劇在心理輔導中的作用

  校園心理劇所具有的參與性、體驗性和啟發性的特點符合學生愿意展示自我的心理發展特點,其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也突破了傳統說教的輔導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在同伴的配合和輔導老師的指導下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這種自發性更易于讓學生接受,效果也會更明顯。主要作用體現如下:

  1.靜心

  校園心理劇可以說是一座橋梁,是溝通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現實世界的橋梁。每個人會有一些想說而不敢說的話,或者有些想做而沒有機會做的事,而這些都會轉化成情緒壓抑在心頭,讓自己背負很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可能會成為心病。

  2.開心

  戲劇是一種夸張的藝術形式,秉承這個原則,劇本的情節由于放大的現實的生活,而顯得詼諧幽默。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可以體驗角色愉悅的情緒,也可以把自己內心的不滿和積壓的情緒釋放出來;而觀演者也可以從詼諧的情節、夸張的表揚中獲得樂趣,放松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壓力。通過心理劇,學生可以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促進學生與他人的相互理解,緩解緊張、焦慮、沖突、對立的情緒。

  3.合心

  校園心理劇是通過分享、支持與接納,創造一個能掌控的環境,然后使心靈得到成長,換句話說心理劇為所有的參演者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以及一群可信賴的成員。學生在表演心理劇的時候,觀演者可以在“演員”身上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從而產生共鳴,而“演員”也只有對周圍的觀演者信任才能表現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4.創心(新)

  絕大多數人在日常行為中會對環境作出習慣性的反應,那是例行公事,缺乏生機與活力的表現,這在當代學生身上也有所體現。校園心理劇是以一種夸張的手法反映學生真實的生活,所以所表演的事情可能是沒有經歷過的,可能故事本身是超越現實的,是需要編寫者、表演者運用自己的想象力,超脫自己甚至是現有環境的束縛,來探討自我的內在層面和外在的現實社會。

  5.寬容心

  校園心理劇允許甚至鼓勵演員從不同的角度或方式重新經歷某些事情或心境。但是無論他在舞臺上對某個事件的看法或詮釋是否正確合理,觀演者和教師都要尊重這一想法和反映。當然在評議環節,無論是演員和觀演者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所擔任的角色只是引導和協調,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尊重別人的生活態度,尊重別人的思維方式。

  校園心理劇不僅是一種能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新穎而有效的心理治療技術,而且是一種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對心理問題重視程度的良好策略。

【什么是校園心理劇】相關文章:

又什么又什么的詞語12-16

從什么到什么作文07-06

從什么到什么作文[推薦]08-09

【實用】又什么又什么的詞語03-14

校園10-27

什么是小年08-23

什么是大寒04-02

什么是面積03-13

什么是感恩03-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天堂va视濒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 日本欧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