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漁家傲》教案

時間:2025-02-10 10:27:12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漁家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1

  教學簡析:

  本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詞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而這首詞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后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只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的晚年,處于“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愿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象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于是夢跨云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教學設想:

  “韻律、內容、情感、語言”是詩詞這一文學樣式的四個基本要素。本課教學抓住這四個要素的學習來進行。以初讀把握韻律切入,進而再讀感知內容,接著三讀體味詞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讀賞析詞中優美的語言。要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初步掌握李清照詞作的基本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調動學生已有的詩詞學習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豐富情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品味我國古代詩詞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詞中深刻的思想內涵,體驗詞中的浪漫風格和豪邁氣概。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傾向,品味詞的語言有意境。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詞的語言及意境。

  教學方法:

  以朗讀為主,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根據我的描述說出古代詩詞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李白

  2、他,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反映民生疾苦,有“詩史”之稱,他的組詩“三吏”“三別”膾炙人口,他本人被譽為“詩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散文,并開創了豪放詞派,字子瞻,我們學過他的詞《渙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曾在《岳陽樓記》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壯志。上學期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漁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兩宋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歷城人(今山東濟南),是婉約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變”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滿,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熬缚抵儭保鸨肭趾,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后,“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有《漱玉詞》傳世。

  三、感知內容

  1、讀準字音:帆殷勤嗟謾。

  2、讀出節奏。

  3、哪些詞句你讀不懂?誰能幫幫他(她)?

  4、這首詞的內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夢)

  四、欣賞意境

  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扒Х琛,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2、看到了天帝: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耙笄趩栁覛w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無依,如今天帝這么關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溫暖!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愿。

  3、還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問:“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髡呓璐吮戆鬃约涸谌松缆飞先漳和具h,茫然不知所措。一個“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所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

  4、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熬湃f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熬拧笔翘摂,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芭钪邸,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叭健,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6、小結:

  這首詞,“夢歸”是關鍵,全詞寫夢境,籠罩了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在風格上走豪放一路,為我們創造了開闊的意境。梁啟超評價這首詞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

  延伸閱讀:

  李清照——《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釋】: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我報路長嗟: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嘆。

  謾:徒,空。

  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賞析】:

  此詞當為易安南渡后的詞作。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游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2

  一、預習案

 。ㄒ唬⿲W習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并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領悟詩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ǘ⿲W習重點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ㄈ╊A習導學

  1.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箋注》。[

  ★背景透視

  《漁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文體

  詞,是宋代的文學主流。唐及五代時,已出現詞這一形式,但詞的成熟與發展在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牌”,依調填詞為“倚聲”。宋詞又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長短句等稱謂。因曲調節拍的不同,又區分為令、引、近、慢等。令或稱小令,慢詞也作長調。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宋代許多學者文人喜好填詞作曲,對推動詞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字詞:

  學詩màn()有驚人句 péng()舟

  殷勤()嗟日暮()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讀通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探究案

  1.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么?

  2.作者既然有這樣的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

  3.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三、課堂小結

  詞人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夢游的方式,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四、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約派女詞人,她的《如夢令》《醉花陰》《一剪梅》《聲聲慢》等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名作。這些詞多半寫閨情幽怨,它的風格是清新、含蓄、纏綿的。其中《一剪梅》還編成了現代流行歌曲《月滿西樓》。我們不妨讀一讀,和《漁家傲》比較一下。

  【交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一剪梅》寫閨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纏綿的。而《漁家傲》則意境闊大,想象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于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沖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

  1

  參考答案

  一、

  2.謾蓬 yīn jié

  3.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二、

  1.①看到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睂懱、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②看到了天帝:“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疾的天帝!耙笄趩栁覛w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殷勤”二字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漂泊無依,如今天帝這么關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溫暖啊!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愿。

 、圻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問:“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币馑际钦f,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 “我報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髡呓璐吮戆鬃约涸谌松缆飞先漳和具h,茫然不知所措。一個“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彷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所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

  2.她要像大鵬鳥那樣乘風高飛,離開那令人心寒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3.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李清照的文學常識;體會作者在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復誦讀,進而感悟詞作主旨;結合內容賞析閱讀。

  3、品味本詞豪放的藝術風格,感受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漁家傲》是李清照詞作中的一首風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漁家傲是詞牌名。

  二、整體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其詩文并美,尤長于詞,

  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其詞藝術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

  力求創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畫,富有生活氣息,人稱“易安體”。有《易

  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2、在詞的創作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約

  派詞人。她的詞清新婉轉、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詞卻表現出非常不同

  的.風格,它氣勢磅礴,音調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3、學習生字:謾(màn) .

  4、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报D―寫天、云濤、曉霧、星河、

  千帆,景象極為壯麗。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

  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2、“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报D―詞人在夢中飛上了

  天空,見到了天帝,天帝詢問她的去向。

  上闕表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3、“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友驚人句!报D―“路長”“日暮”寫出詞人晚

  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謾友驚人語”,流露出詞人對現實的不滿之情。

  4、“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报D―表達了詞人決心要

  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遠舉,奔向飄渺的神山尋求幸福。

  下闋詞人借回答天帝的問話,抒發胸臆,感嘆遭逢不幸,渴望尋求幸福。

  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女詞人,為什么能寫出這樣豪放的作品呢?

  明確:封建社會中,女子生活于種種束縛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樣有高度修

  養和才華的女詞人也不能擺脫這種命運,這無疑會使她感到煩悶和窒息。她作了

  兩首《臨江仙》詞,都用歐陽修的成語“庭院深深幾許”作為起句,這很可能是

  借它充分表達出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但這種愿望在她生活的時代的

  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夢中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

  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然而在那個時代,一個女子能不安于社會給她安排的命運,

  大膽地提出沖破束縛、向往自由的要求,確實是很難得的,在歷史上,在封建社

  會的婦女群中,這是很少見的。

  五、教師小結:

  這首詞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通過對夢境的描述,抒寫了詞人對

  現實的不滿,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了他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

  追求。

  六、布置作業:背誦并默讀這首詞。

  七、板書設計:

  漁家傲

  詞人夢中所見所聞:海天相接、瑰奇雄偉。

  詞人的理想和抱負:辛苦求索、未見光明。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相關文章:

李清照《漁家傲》教案「推薦」11-03

李清照《漁家傲》08-19

《漁家傲》李清照10-27

漁家傲李清照08-03

漁家傲·李清照05-29

李清照漁家傲09-18

漁家傲李清照教案(精選5篇)09-19

漁家傲李清照詞07-19

李清照的《漁家傲》賞析06-22

李清照漁家傲的賞析08-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