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柳宗元簡介

時間:2023-06-10 12:10:58 海玲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唐代詩人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的詩簡古而含有至味,但是成就不及散文, 卻能獨具特色,為一代古文大家。下面是小編收集關于柳宗元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介紹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郡(今運城永濟)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芮城一帶),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宇,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后,王叔文被殺,柳宗元也從中央貶到了地方先是貶為紹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貶為永州(現屬湖南)司馬,十年后,又貶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軼事典故

  唐憲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貶官來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的時間雖然僅有4年,但卻為柳州黎民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廟、興辦學堂書院、破除巫神迷信、開鑿飲用水井、釋放抵債奴婢、植樹造林等,促進了柳州地方文明的發展,在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柳州的百姓非常懷念他,給他立祠,千百年來一直祭祀他。有關他的傳說廣為流傳。

  福民驅鬼

  柳州的柳侯祠,《龍城石刻》(“劍銘碑”)的復制品,是一塊長一尺多、高六寸的殘缺石碣,上面刻有“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相傳這塊《龍城石刻》從土里挖出來時,旁邊還有一把短劍,所以又稱“劍銘碑”。

  這是柳宗元逝世前兩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謝寧、歐陽翼等人交代后事時,寫下的一篇銘文。當他揮毫時,在場的圍觀者都認為筆法蒼勁、雄健,內容也是表達他愛護百姓,詛咒邪惡勢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為了使它傳之后世,不如鐫刻在石塊上,經柳宗元同意,叫來石匠,將這篇銘文鐫刻成碑,連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劍一起埋入土中。歷經千年人世淪桑后,被一位百姓無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

  由于這是一件被認為埋入土中可以鎮宅,攜帶身上可以護身的神物,所以清代南方赴京應考的士子和長年經商在外的商賈,多有隨身收藏《龍城石刻》拓片往來于旅途,以求逢兇化吉的。

  荔子碑

  “荔子碑”是過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時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寫的《柳州羅池廟碑》中的《享神體》,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因開頭有“荔子”二字,所以叫做“荔子碑”。由于碑文是韓愈寫的絕好文章,又是宋代名書法家蘇東坡寫的絕好行書,歌頌的是柳宗元絕好故事;因而叫做“韓詩蘇字柳事碑”,又被人們美譽為“三絕碑”。

  此碑現巍然聳立于柳侯祠堂內,我們可以看到碑身為斷裂合拼而成。柳州流傳著一個故事,明嘉清年間,在戰亂中,“荔子碑”被毀壞。后來在筑柳州外城時,有軍士撿得半截“荔子碑”,拿來砌城墻,但是每次砌進墻內,城墻就崩塌,后來才發現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場的人終于醒悟過來,知道拿來砌墻是對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懲罰。只好把斷碑抬回柳侯祠,與殘留原處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這一珍貴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四大好事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最明顯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釋放奴婢,開鑿水井,興辦學堂,開荒建設,等等。

  首先是釋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個原始的荒蠻之地,當時沿襲一種殘酷的風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淪為奴婢。”相當于欠錢不還則淪為奴婢,而一旦為奴則終身為奴。柳宗元發布政令,“革其鄉法”,使得那些淪為奴婢者,仍可出錢贖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在為債主服役期間,都可以按勞動時間折算工錢。工錢抵完債后立即恢復人生自由,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一舉動受到廣大貧困百姓的歡迎,后來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舉辦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由于地處偏僻的少數民族區域,遠離文明發達的都市,柳州一直以來處于封閉落后的環境里,弊風陋俗長期控制著人民的思想和心靈。柳宗元上任后,親手創辦了很多學堂,并采取各種方法鼓勵小孩積極念書,從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質。在政事之余,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對他們循循善誘。針對當地百姓迷信落后的習俗,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騙錢害人。同時推廣醫學,培養出當地自己的醫生為民眾服務。柳宗元不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播,更致力于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他使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這不能不說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變是生活方式改變的反映,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農業落后的問題上。當地是丘陵地區,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艱苦貧困的生活,柳宗元下決心改善這樣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展生產。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饑餓和貧窮。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云寺一處開出的荒地就種下了竹子三萬竿,種菜百畦。他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滅的功勛。

  此外,這位柳刺史還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視植樹造林,雖然身體不好也親自參加植樹活動。當時城里、河邊都種了許多柳樹。他的文明觀念還滲透到城市的建設和規劃上。柳宗元在位期間,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廟宇,并開發了不少自然景觀。

  水井:傳說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戶人家,萬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負著小口大肚子的罌瓶,極其艱難地沿著狹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邊汲水。如果天旱水淺,到江邊的距離就更遠了;到了雨季,路險泥滑,汲水更加危險,稍有不慎,腳下一滑,汲水的人就會從陡坡上翻滾下去,輕者跌斷手足,重者還會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體察民情,決定鑿井供居民飲用。他命令部下蔣晏,率領數十名軍士,在城北隍上開鑿第一口水井。經過一段時間不分白天黑夜緊張的施工,一直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來。這時,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攜幼跑來觀看這一奇跡。在這些百姓當中有的活到七、八十歲都還沒有見過井的,當他們喝到清冽的井水時,都不禁高興得歡呼雀躍起來。

  柳宗元鑿井之前,也曾有人試挖,但都崩塌,說是傷了“龍脈”,破壞“風水”,因此,都不敢繼續開鑿。柳宗元不信“訛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終于鑿井獲得成功,做了一件流傳千古的利民好事。從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過的余生最后的風雨四年里,柳宗元作為一個地方官,鞠躬盡瘁,用自己畢生的才華和心血,為當地人民鋪筑了一條通往文明社會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嘆息的結尾。但作為柳州歷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貢獻,卻是令人懷念,不能遺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風中的殘燭,頑強地燃燒自己,盡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蕪。

  家庭背景

  家世

  在北朝時,柳氏是著名的門閥士族,柳、薛、裴被并稱為“河東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說:“柳族之分,在北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與李氏皇族關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其父柳鎮,在玄宗天寶末曾做過太常博士,安史之亂后又繼續為官,官職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陽盧姓,但家道早已沒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兩個女兒分別配山東崔氏、河東裴氏,都是沒落的舊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說,柳氏到他這一代,已經“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安史之亂,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沖擊。戰亂中,柳鎮送母親入王屋山避難,自己攜著一家匯入逃亡人流,逃到吳地。在南方,一度生計艱難,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子女,常常自己挨餓。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終保持著對祖先“德風”與“功業”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語氣,敘說祖上的地位與榮耀,表現出強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對功名的執著追求。

  家族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名淡,以字行,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唐代詩人。與中唐時期著名文人柳宗元為同族,與大歷十才子之一的李端為詩友,著名學者蕭穎士愛其才,把女兒嫁給他。曾被任命為洪州戶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記》中被提到“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詳細資料不詳。

  妻兒

  柳宗元,先娶弘家楊氏妻,唐貞元15年(799)宗元27歲時亡故。他在永州時,寫有《下殤墓博記》,說明他這時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劉禹錫《祭柳員外文》中說:“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說:“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后歸于何處?所作何事?無記。

  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長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無名。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東郡(河東柳氏與河東薛氏、河東裴氏并稱“河東三著姓 ”),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做過縣令)。其父柳鎮曾任侍御史等職。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范陽盧氏,祖上世代為官,柳宗元只有兩個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里,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有所見聞和感受。(九歲時遭遇建中之亂,建中四年,柳宗元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公元785年(貞元元年),柳鎮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隨父親宦游。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并受到人們的重視。不久,他便回長安。 父親柳鎮長期任職于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了解,并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能詩善文的父親和信佛的母親為他后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去世,柳宗元在家守喪。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并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唐代詩人柳宗元語錄

  1、疏忽一時,痛苦一世。聰明正直者為神。柳宗元

  2、妒人之能,幸人之失。柳宗元《罵尸蟲文》

  3、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愛迪生

  4、如果您喜歡《柳宗元的名言》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噢!

  5、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奮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為。茅盾

  6、立身一敗,萬事瓦裂。——唐柳宗元

  7、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柳宗元

  8、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9、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

  10、柳宗元名言名句集錦一

  11、禮之大本,以防亂也。——柳宗元

  12、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

  13、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狼的毛色可以改變,吃羊的嗜好永遠不變。

  14、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語錄

  1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冒。唐。柳宗元

  16、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柳宗元

  17、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18、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19、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柳宗元

  20、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冒。柳宗元

  21、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

  22、善惡不可以同道。——柳宗元《為裴令公舉裴冕表》

  23、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24、如果您喜歡《柳宗元名言名句》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噢!

  2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26、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

  27、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

  28、EM(作者簡介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9、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

  30、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

  31、會滿足虛榮。唐代詩人柳宗元有詩云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便是最好的對

  32、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

  33、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

  34、禮之大本,以防亂也。柳宗元

  3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6、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柳宗元名句

  37、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唐·柳宗元)FOT

  38、(作者簡介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39、善惡不可以同道。柳宗元《為裴令公舉裴冕表》

  40、立身一敗,萬事瓦裂。唐柳宗元

  41、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唐柳宗元)

  42、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柳宗元

  43、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柳宗元《韋道安》

  4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45、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柳宗元

【唐代詩人柳宗元簡介】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王維的簡介07-29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12-02

唐代詩人元稹簡介10-29

唐代詩人王維簡介07-26

唐代詩人杜甫的簡介11-24

唐代詩人李商隱生平簡介01-12

有關唐代詩人王維的簡介12-30

[優秀]唐代詩人杜甫的簡介01-24

唐代詩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簡介12-0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国99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色 | 亚洲AV高清手机在线 | 亚洲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