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出塞》原文賞析

時間:2024-09-06 20:21:45 王之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王之渙《出塞》原文賞析

  導語: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之渙《出塞》原文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出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解】:

  1、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3、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

  4、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韻譯】:

  黃河發源于黃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間,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萬仞高山。

  莫須埋怨,羌笛吹奏折楊柳的悲調曲,

  誰還不知道,春風歷來就不度玉門關。

  《出塞》賞析:

  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涌澎湃的黃河,發源于云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詩常用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 《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著實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拓展:

  人物生平

  為官不順

  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渙出生于太原王家,為當時名門望族。他的五世

  祖王隆之為后魏絳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絳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請大夫、著作郎,入唐為安邑縣令。

  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渙任冀州衡水主簿,賦《宴詞》、《送別》。

  開元十年(722年),王之渙與勃海李氏結婚,李氏乃冀州衡山縣令李滌之第三女。

  開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渙由于遭人誣陷誹謗,辭去官職。[2]

  居家唱和

  開元十五年(727年)—開元二十九年(741),王之渙家居十五年。賦《九日送別》、《登鵲雀樓》、《涼州詞》二首。

  開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渙流寓薊門,高適來訪不遇,賦詩留贈。[2]

  遭疾終去

  天寶元年(742年),王之渙補文安郡文安縣尉。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終于官舍,享年五十五歲。

  天寶二年(743年),王之渙葬于洛陽北原,永寧縣尉靳能撰墓志銘。[3]

  文學成就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云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是《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昂揚。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無一字生僻,無一句難懂,但給讀者展現出一幅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才子佳作。王之渙一首《登鸛雀樓》,也成就了千古名樓鸛雀樓。他的另一首《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此詩短短28個字,詩景恢弘廣闊,壯觀蒼涼,詩風慷慨激昂,沉雄渾厚。此詩當時即被配樂傳唱,流傳甚廣。

  【拓展內容】

  王之渙《出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深入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深入理解是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有關詩人、時代背景、其他描寫戰爭詩的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詩文。

  3、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一)相機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樂府詩《十五從軍征》,讓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跟戰爭有關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復習方法,交流資料

  1、復習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有一個把古詩學好學透的方法,誰來說一說是什么內容?(生敘述)。

  2、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2)明確背景。

  (三)討論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詩,整體感悟。

  2、運用學法,小組探究。

  3、分句匯報,品味詩句。

  A、匯報前兩句

  (1)說清詩意,體會詩情。

  思考:為什么要提到秦漢時的明月和關?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帶給你什么感覺?

  (2)反復吟詠,熟讀成誦,升華詩情。

  (3)拿出摘錄筆記,記錄詩句,養成積累的習慣。

  (4)聯系課外,鏈接知識。

  B、匯報后兩句

  (1)匯報方法同上:讀、背、摘錄、板書。

  (2)看教材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了解詩中引用的典故龍城飛將。

  二、升華情境

  (一)憑借情境,升華詩情。(出示課件)

  讓我們再看全詩,大聲誦讀一邊,再來體會作者之情。

  (二)回味誦讀,深入品味。(再出示課件)

  學生誦讀,練背。

  三、練習題

  (一)解決書后練習題,對比本課兩首描寫戰爭的古詩各自的感情基調。

  (二)再看我的視角,解決冬冬的問題,理解多數古人選擇戰爭題材寫詩的原因。

  四、日積月累,課外延伸。

  收集王昌齡其他描寫戰爭的古詩,還可以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戰爭的古詩。

【王之渙《出塞》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王之渙出塞賞析05-24

王之渙出塞原文及翻譯07-03

王之渙出塞古詩原文08-11

出塞王之渙詩句賞析08-14

出塞王之渙10-06

王之渙《出塞(涼州詞)》唐詩賞析08-30

王之渙《送別》原文及賞析02-23

王之渙的出塞的詩意09-20

蝶戀花·出塞原文、賞析04-08

蝶戀花·出塞原文及賞析06-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亚洲sss整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第5页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