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因素很多,教師的情感是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響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的緊張焦慮程度、智力的活躍程度及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等。因此要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影響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因素很多,教師的情感是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響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的緊張焦慮程度、智力的活躍化,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學會調控,從而始終保持積極良好的情緒反應,以激發、感染、陶冶學生,使其潛能和創造性得到發揮。
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情感因素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對學生的熱愛、尊重;對教學傾注的熱情和投入;對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的自信、樂觀;體驗教學內容的確切、深刻及教師心情的激動、愉快,情緒的緊張、焦慮等。這些因素無疑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并對教學過程產生巨大的影響。
(一)影響教學過程的心理氣氛
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氣氛是師生態度、情感、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與表現,它對每個成員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有人對一個班的語文課調查發現,同一班級,在不同的課堂氣氛下,效果懸殊甚大。在良好的心理氣氛下,課堂提問15個,其中8個質量較高;發言24人次,7人次有創見。而在不佳的心理氣氛下,提問僅4個,發言10人次,質量差而無創見。兩周后測驗又表明,前者鞏固率為90%,后者為72%[1]。教師是課堂心理氣氛的創造者。雖然學生對教學目的的認同程度,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能力,教師對課堂的管理,以及教師的個性品格等因素會對課堂心理氣氛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教師的熱情、樂觀、振奮等情感因素卻是對課堂心理氣氛起直接影響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教師的這些情感因素是鼓舞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的穩定而深厚的情感,對學生極有感染力,它使學生得到愉快、振奮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高昂的士氣和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影響學生的智力活動
教師的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若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就會激發其潛能和積極性,使他們變得聰慧而活躍;反之,則會壓抑其潛能和創造性,使其變得窒息而遲鈍。因此教師的情感因素影響學生智力活動的各個環節及整個過程。具體地說:
1、教師富于表情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內在的視覺形象,有利于學生感知教學內容。教師滲透于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往往是通過表情傳遞給學生的。如教師伴隨著教學活動而流露出來的期待的目光、疑問的目光、深邃的目光、嚴肅的目光等都表現了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和要求,都無聲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又如教師顯露出來的甜蜜的笑、溫和的笑、滿意的笑、苦澀的笑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影響。教師的手勢亦可傳遞大量的信息:自然安詳的手勢幫助教師陳述教學內容;柔軟舒緩的手勢幫助抒情表意;急劇有力的手勢幫助升華激昂的感情。總之,教師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眼神手勢都可以描摹事物的復雜狀貌,傳遞潛在的心聲,披露內在感情,增強其言語的感染作用,給學生留下鮮明的視覺形象,從而收到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遠為近的效果,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
2、教師富于情感的言語活動,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教學過程中,教師充滿情感的言語活動會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使其記憶準確而持久。
3、教師積極良好的情緒狀態,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良好的情緒狀態,可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反應的敏感性、思維的活躍性進一步提高,有利于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臨渴逢源、豁然開朗的境界;有利于激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知識殿堂中流連忘返,等等。
(三)影響學生的發展
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王皮格馬利翁善雕塑,他傾注了心血雕塑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并愛上了她,結果雕像變成了活生生的人。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柏生在實驗研究中發現,教育過程也會發生類似現象,于是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他們在一所小學進行“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把“最佳發展者”的名單交給老師,要求絕對保密。8個月后他們重返這所學校,發現凡名單上的兒童智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然而名單卻是從點名本上隨意抄錄的。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的結果?他們認為,權威的暗示喚起了教師的愛和期待,于是孩子們以勤奮的學習、規范的行為作為對老師的回報,從而出現了“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學過程中,教師滿腔熱忱的愛及合理性、激勵性、長期性的期待如和風如細雨潤入了孩子們的心田,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上進心、成就感,從而促進了他們的發展。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情感的調控
教師怎樣調控情感,使其處于最佳狀態呢?若就事論事,很難找到確切的答案。因為情感的可控性、調控范圍及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情緒修養和個性品格,教師要苦練“內功”,才能善于調控自己的情感。
(一)要注重陶冶情操,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
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境,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都能保持樂觀愉快、蓬勃向上的狀態。這無疑會促使學生求知、奮進,生機盎然。為此需要:
1、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觀是陶冶情操、保持良好心境的關鍵。人生觀的形成直接受個人對社會、人生看法的影響,積極地還是消極地看待社會和人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教師理應熱愛生活、熱愛工作,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社會和人生。但社會、人生是復雜的,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客觀地、全面地、辯證地去認識,以形成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2、具有自信、樂觀的精神風貌具有自信樂觀的精神風貌,在教學過程中才會信心百倍、豪情滿懷,并會對學生產生鼓舞作用,使之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感到孤立無助,而會充滿自信和安全感,這是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力保證。因此教師要努力培養自信、樂觀的心理品質,能在順境中戒驕戒躁,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否則,會使自己在大千世界中找不到人生坐標,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基點。自信和樂觀是互為基礎的。樂觀,使人充滿自信;自信,又使人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社會、人生。
3、富于幽默感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劑,是個人適應社會的有力武器,是保持愉快心境的良方。幽默不是淺薄和園滑,只有具備淵博的知識、聰慧的教學機智,才能幽默起來。如一位老師講馬克思的生日時說:“馬克思自出生之日起,一巴(18)掌、一巴(18)掌把帝國主義打得喔喔(55)直哭”。板書:“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不僅給教學活動增添異彩,而且使師生進入愉快融洽的狀態。
4、善于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一般說來,教師的名利欲較其它職業的人要淡薄些,所處的人際關系要單純些,所從事的工作也較受人尊重。但教師也有心理沖突,如成就需要與成功可能性的沖突,工作責任感與疏離感的沖突,自卑感與自尊心的沖突,多樣角色與角色期待的沖突等,由此帶來憂愁和煩惱。消除這種狀態的最佳方法是把心理沖突升華到追求事業成就上來。在追求中進取,進取中提高,提高中升華,升華中完善,使自己不斷達到新的境界。
(二)要加強個性修養,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學生
一份調查表明,學生喜歡的教師應具備的個性特征是:
幽默博學、熱情坦率、真誠公平、言行一致、待人寬容、開朗樂觀、富于同情心、善于體貼學生等。據瑞安斯的研究,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多顯示出積極的個性品質。熱情、富于幽默感、誠實、活潑、寬厚友善的教師往往受到學生的歡迎;冷淡、孤傲、過于嚴厲的教師往往不受學生的歡迎。[2]因此,教師要加強個性修養,從勝任教學需要出發,規范自己的行為,時時處處為人師表,以良好的人格增強自己的魅力和感染力,取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與學生產生心靈的交融。心通了,情融了,道理才易被接受,教學才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活動。
(三)要提高情緒涵養,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勢態和情感勢能
在教學中,特別是學習一種新材料的最初階段,學生如果因為迷惑不解而體驗到某種緊張并引起一定的焦慮,往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具有感染力的教師,不僅善于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必要的沖突和挫折,而且還以自己的信心、樂觀情緒啟發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增強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擺脫由挫折造成的消極情緒。因此教師一旦走進課堂,就要把一切憂愁煩惱置之腦后,保持良好的心理勢態和情感勢能。應當目的明確、胸有成竹、精力充沛、情緒飽滿,以降低學生的焦慮感,掃除其心理障礙,使他們創造性地完成學習活動。若出現偶發事件,特別是有損教師尊嚴時,教師要高姿態理智地保持良好的心理勢態。如有一位禿了頂的教師新任某班語文課,一進門,學生就小聲評論了:“嗬!光滑得象涂了潤滑油”;“象熟透了的紅高梁”;“塔里木盆地”、“溜冰潮。教師剛準備上課,一聲低哼:“照到哪里哪里亮哎!”引起哄堂大笑。教師若以嚴肅的目光制止之,則氣氛就會緊張起來。但出乎大家的意料,這位老師卻微笑走近這位同學,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詢問他的名字,并笑著說:“上課唱歌可不好。”緊接著拍著自己的光頭頂說:“不過,這也太顯眼逗人了。”大家又笑了……。教師的情緒涵養,融洽了師生間的感情,縮短了心理距離,使教學活動呈現出輕松愉快的良好狀態。
(四)要注重業務水平的提高,切實領會教材,將情感融注其中。
最近,有人提出與個人成功有密切聯系的是一種被稱為情感智力或情感智商的心理因素。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丹尼戈爾曼認為情感智商是個體最重要的一種生存能力,它影響人的生活的各個層面。高情商是完美人格、高尚道德和至尊至愛情操的集合,是影響人生的最關鍵的心理品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更要發展學生的情感智力。為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切實領會教材。情感隨教學內容而變化,言語滲透感情色彩,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委婉、時而凄切,時而悲壯、時而振奮,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當然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情緒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自我驅策能力及對他人的情緒識別、移情和適度反應能力,這會有效地促進學生情感智力的提高。
(五)要善于控制不良激情,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
要注意調控那些象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等不良激情的出現,因為它既有損于師生的身心健康又使師生關系緊張,對教學產生不良影響。調控的方法有:
1、理智調節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理智性,理智地對待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既看到問題的本身,又看到它發生的原因;既看到其危害性,又看到轉化的可能性。這種理智的調節與思考,會使教師消除不良激情。
2、言語調節法當激情快要爆發時,通過內部言語加以控制,就象我國古代哲人教人“懸崖勒馬”;印度哲學家教人“不怒如地,不動如山”;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勸爭吵激烈的人們發言前“將舌尖在嘴里轉十幾圈”那樣,也可輕聲提醒自己:“冷靜”、“制怒”,以延遲爆發的到來,降低強度,避免爆發。
3、注意轉移法教學過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可快速回憶一件愉快的事或轉換一下教學活動方式,也可利用請學生讀、講、寫之機,贏得控制自己的時間,平息憤怒。若在平時,也可在花前月下散散步,找知心好友談談心,轉移注意,調節自己。
4、愛心化解法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很多事情皆易化解。例如,魯迅在浙江兩級師范任教化學課時,實驗氫氣燃燒,忘記帶火柴,叮囑學生千萬不要啟動瓶子,以防燃燒時爆炸。在他去拿火柴時,學生卻啟動了瓶子,待他一點燃火柴,氫氣瓶就爆炸了,手上的血濺滿了白西裝的硬袖。但他沒有動怒,而是平靜地做完實驗繼續上課。當他用染上自己血的粉筆把知識寫在黑板上時,教師的愛也深深地寫進了孩子們的心田。
總之,教師只要充分認識和善于調控情感因素,善于深切體驗教學內容的情感并融注于教學過程之中,就會創設和諧的教學心理氣氛,從而激起師生情感的共鳴,提高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智力,就能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實現奠定基礎,提供保證。
[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情感因素的作用及調控(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教學課件的作用
2.學會調控情緒教案
3.教師教學名言
4.對教師教學評語
5.教師教學評語
6.教師教學計劃
8.教師教學方法評語
9.大班教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