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1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2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采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制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么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系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系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歷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范,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3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里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樓街道聯合金色朝陽培訓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余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隨后,她講道:家風家訓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每個家庭教育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重要教誨。家庭成就孩子的教養,品格來自家庭的傳承。“傳統文化是寶,我們要一起學習。”
“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見一個父親領著10歲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這個父親接了個電話,他馬上說,這事我幫不了你,我現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聽了王虹老師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師總結說:“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誠實,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王虹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美國第一任華裔內閣趙小蘭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后,居民李華感慨頗深,分享了聽課后的感受,她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或作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成為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聲的動力、無言的激勵,它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教育活動,我們非常喜歡,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引導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樹立家風家規的意識、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建設。”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4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
我家的家風又是什么呢?家中沒有明確的記錄或說法,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家風的理解卻愈發深刻。
自從我記事以來,我家就是人人羨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爺爺、老奶奶、爺爺、奶奶、父母、姐姐和我,還有兩個叔叔、三個姑姑、二爺爺一家人,再遠一點家族成員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員的大檢閱。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員的集體努下都能圓圓滿滿的完成。
,小外甥出生了,圍繞著取名的問題,爸媽還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圍坐一起討論起來,最后,還是父親一錘定音,“我們這個家庭,人口多,團聚一起沒有矛盾爭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親的提議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們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風嗎?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們國家的和諧。
家庭的和睦,來自于每個人都堅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中說“申之以孝悌之義”,作為孟子的后輩,我們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為先”。老爺爺七十多歲時身體不好,臥病在床,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爺爺卻毫無怨言,每日端茶喂飯,必親嘗冷熱,溫度合適才給老爺爺。夏天天熱,爺爺每天必給老爺爺擦洗身體;冬天天冷,一定將炕燒得暖暖和和的。老爺爺晚年雖是久病之軀,卻沒有遭一點罪,他走時是安詳的,因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確,好的家風,影響著人的成長成才,現在我的兒子也已九歲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為了我們國家的和諧,我們更應該傳承優良家風。無論世事如何流轉,讓我們家“盡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風永遠流傳。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5
“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我省浦江鄭義門的家規家訓對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治家與治國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鄭氏的子孫便是有這治家規范,才能締造宋元明清四朝173名出仕為官者無一人因貪而罷官的良好家風。 中國傳統社會提出的治國與修身,齊家之間的緊密關系,在當今時代也是充分適用的'。指出:“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需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這幾個層面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家庭才能和睦興旺。無數個家庭要有優良的家風家教,社會才會和諧發展。
一個家庭優良的家風家教主要源于這個家庭是否有著正確合理的家規家訓,以及是否能夠嚴格的執行這些規范。在古代我國幾乎每個村落,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廟宗祠。這不僅是中華姓氏文明不斷發展傳承的途徑,也是每個家族家規家訓執掌之處。在古代若去世后牌位不能進宗祠,是一件極其不體面的事,因此家族里的人會努力的去踐行家規家訓。另外,通過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讓子孫輩從小便懂得遵守家規家訓,從而形成一個優良的家風。
雖然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時代,家規家訓會有所不同。但是家規家訓的精髓必定是傳承了中華民族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的十字傳統美德。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肩負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有必要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套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家規家訓,傳承我們的優良傳統美德。作為黃氏后代,我深入研讀了《黃氏峭祖誡子訓》,并對其核心進行歸納總結。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6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里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么?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里,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后,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么不說,要么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娘,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么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了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么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7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家庭的良好家風對于個體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物質生活而忽視家庭、家風的建設。而弘揚家庭良好家風,對于培育優秀的子女、傳承家族文化、促進家庭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將從個人角度出發,談談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并探討如何弘揚家庭良好家風。
家庭良好家風對于家庭成員的品行修養、思想道德、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傳承家族文化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是最早的榜樣,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子女影響至深。一個家庭是否有良好的家風往往直接關系到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培養良好的家風,需要家長采用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首先,父母應該樹立自己良好的家風,成為孩子的榜樣。其次,父母要與孩子進行積極的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的需求,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再次,家庭中要注重家風的教育,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最后,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在家庭中感到溫暖和依托。
一個家庭若能傳承家族文化,不僅可以讓子孫后代銘記家族的根,更能傳承家庭的優秀傳統和價值觀念。家族文化的傳承,對于維護家庭的穩定和親情的凝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傳承家族文化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講述家族的歷史故事、傳說和英雄事跡,激發家人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增強他們愿意承擔家族責任的意愿。
家庭良好的家風可以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關系,進而增進家庭的和諧與穩定。這需要家庭成員互相尊重、包容、理解和信任。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在家庭中,要注重培養家人之間的互助意識,共同參與家務勞動和家庭決策,形成一種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的家庭氛圍。
弘揚家庭良好家風需要家庭成員共同努力。首先,家長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做好父母的角色模范。其次,要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學性,通過讀書、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等方式,豐富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再次,發揚家族的優秀傳統,樹立家族的榮譽感,讓家風在家族中代代傳承。最后,要通過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傳播家風的正能量,影響更多的家庭,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弘揚家庭良好家風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通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教育方式,傳承家族文化,建立家庭和睦關系,我們可以將家庭打造成一個溫暖、和諧、有愛的地方。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家庭良好家風的重要性,注重培養下一代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習慣,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8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也是人們情感的寄托和成長的搖籃。良好的家庭風氣是家庭的魂,是家庭成員相互關愛和彼此尊重的體現。在當今社會,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弘揚家庭良好家風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于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心得體會。
在家庭中,相互尊重和理解是維系良好家風的基石。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學會尊重彼此的意見和選擇,并且要在發生爭執時保持冷靜,并以平和的態度進行溝通和解決。我家的一個好例子是,當我和弟弟發生矛盾時,父母總是鼓勵我們平等地交換意見,而不是簡單地應付。這樣的做法讓我們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并教會我們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
一個溫暖的家庭是一個相互親近、相互互助的家庭。在家庭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家庭生活中,與家人共度時光。我家常常組織一起做家務、打理花園、一起聊天等活動,這不僅有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還能增強家庭凝聚力和親情。同時,我們需要教會家庭成員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傾聽他人的感受,以更好地培養家庭的`和諧氛圍。
良好家風的建立離不開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和獨立性。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并盡力減輕其他家庭成員的負擔。在我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務責任,我們相信通過親手完成家務可以培養責任感和獨立性。同時,我們也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志愿者工作,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弘揚家庭良好家風需要從自身做起并以身作則。作為家庭的一員,我應該時刻保持良好的家風,包括言行舉止方面的規范,以及積極樂觀的態度。同時,我們也應該主動影響他人,包括親朋好友、鄰居和同學,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家庭良好家風的力量和魅力。只有通過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努力,我們才能夠共同營造一個溫暖、和諧和接納的社會。
弘揚家庭良好家風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使命,但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相互尊重和理解、家庭互助和情感交流、培養責任感和獨立性以及從自身做起影響他人,我們可以共同建設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家庭的力量,并且充分認識到家庭良好家風對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9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族富有智慧的結晶。家風家訓以家庭為單位,傳承和弘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家族優良傳統,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家風家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對于個人和社會的積極影響。
家風家訓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紐帶。它體現了家庭成員對于道德、品行、禮儀、智慧等方面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要求。傳承家風家訓可以對后代起到榜樣和引導作用,幫助他們保持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正如孔子所說:“家有一寶,不如有世傳之寶。”只有家風家訓得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才能得到弘揚。
家風家訓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首先,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助于個人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其次,家風家訓的傳承能夠塑造人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最后,家風家訓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啟迪智慧,培養能力,提高人的素質,使個人具有強大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
良好的家風家訓不僅對個人有積極的影響,對于整個社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傳承家風家訓有利于形成和諧家庭、廉潔家風和友善社會。在現實生活中,家庭的和睦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關,良好的家庭關系會延伸到社會關系中,為社會提供向上向善的力量和榜樣。可以說,家風家訓塑造了一個個和諧的家庭,和諧的家庭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社會。
在當今社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道德滑坡和價值觀混亂的現象,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尤為重要。首先,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對傳統美德的'尊重,注重培養孩子的品行和道德觀念。其次,加強家族凝聚力,形成家庭的共同意識和價值觀。可以通過舉辦家庭文化活動、創立家族宗譜等方式,使家庭成員對家風家訓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最后,加強社會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于家風家訓的關注度。政府、學校和社會組織可以合力開展相關活動,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動家風家訓的弘揚。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基石。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對于個人和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強調家庭教育、加強家族凝聚力以及加強社會宣傳和教育等方式,可以推動家風家訓的傳承和弘揚。這樣不僅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對于家風家訓的重視,建設良好家庭,助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10
什么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標準家庭成員的一種風氣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開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蘊,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蘊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臺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臺等車,小女孩手里吃著零食,然后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著她對她說“媽媽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里。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說到氣質大家腦海里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氣氛,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說臟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鏟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后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么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么說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方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興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11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價值觀也逐漸變得多元化,如何傳承和弘揚良好的家風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深感到了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重要性,并從中體會到許多心得和感悟。
首先,認識到親情的重要性是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基礎。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是家庭和諧的重要保障。在家庭中,我們要學會包容和理解,彼此尊重和關愛。只有當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才能營造出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
其次,傳承文化傳統是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也是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其貫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傳統的孝道觀念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基石,我們要尊敬并孝敬父母,熱愛并關心家人,讓這一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然后,珍惜時光是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重要體驗。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然而,只有和家人共同度過每一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才能真正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因此,我們要時刻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刻,創造美好的回憶。
此外,和諧共處是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重要特征。和諧共處不僅指家人之間的和睦相處,更包括與鄰里和社會的和諧關系。我們要通過多方面的溝通和交流,解決家庭矛盾,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同時,我們也要尊重鄰里關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最后,堅持家庭教育是弘揚家庭良好家風的關鍵。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和價值觀的基礎。我們要明確教育目標,制定教育計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通過言傳身教,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弘揚家庭良好家風是當代社會的重要任務。通過親情的培養、傳承文化傳統、珍惜時光、和諧共處以及堅持家庭教育,我們可以營造出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讓我們一起努力,將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為社會和睦與進步貢獻力量。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12
興家與強國是有機統一的,有國才有家,萬家才成國,我們單個家庭要把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樹立良好家風、建設廉潔家庭,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榜樣。
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家風還連著作風,影響著黨風、政風。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容易滋生腐敗。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能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諧,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干部,只有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樹立純潔的黨風、政風,才能抒寫親民愛民的奉獻篇章。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樣。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樣。形成美好的道德觀念,善良、相互尊重、孝敬父母、勤儉、廉潔、不鋪張浪費,愛國、愛家、愛自己。
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經常進行政治思想與理想信念教育,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苗頭出現時,要及時制止,給予批評指正,如果家人確實出現了違背黨紀國法的情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處處,帶頭樹立好榜樣。當然自己也要接受其他家庭成員的教育和督導,相互監督、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能端正家風,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13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風來照亮指引,家風的內涵很豐富,但這三點不可少。
第一個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顆關懷體恤之心,才會愛這個世界,愛周圍的人,愛所有的生命。一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向人世借幾十年光陰而已,要在有限的時光里成己達人,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說是我家的第一個家風。爺爺奶奶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曾這樣諄諄告誡子女:“做人千萬不要去做惡事,作惡多端,會有報應。”這樣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哪里無論和誰打交道,我都與人為善,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第二個是“勤儉”。
父親教育我,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為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不能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鋪張浪費。父親在當地農行工作,勤勤懇懇干了一輩子,不貪不占,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為了養育我們6個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干著生產隊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個是“學習”。
學習無止境,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父親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說:“知識從哪里來,就是從學習中來。”父親只讀了兩年私塾,后來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為刻苦學習,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現在老父已經80多歲了,還天天堅持讀書看報,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
心靈的家風也是生命的家風,心靈的家風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長,生活的道路越平坦。為此,我要不斷為家風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傳,千萬不能讓它們熄滅了。
【良好家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良好的家風教育個人感悟心得體會04-24
良好家風作文04-20
良好的家風作文06-21
良好家風在我家08-02
良好的家風作文10-16
良好的家風家訓02-19
樹立良好家風心得體會09-29
善良好家風心得體會05-31
弘揚良好家風心得體會05-05